
君行优优
一星期一上午,刚上班,《天宇报》编辑部主任刘学君便召集组长们开会。对他来说,这是雷打不动的,有事没事每周都要先开个会;偶尔也有不开的时候,那多半是因为他有事了。编辑组长、记者组长、审读员很快到位,分别
一星期一上午,刚上班,《天宇报》编辑部主任刘学君便召集组长们开会。对他来说,这是雷打不动的,有事没事每周都要先开个会;偶尔也有不开的时候,那多半是因为他有事了。
编辑组长、记者组长、审读员很快到位,分别拿着大小不一的笔记本,准备汇报和记录。
“记者组,老曹,说说这一期的稿件。”刘学君说。
“这期记者稿件不太多,现在知道的就四个:上周五公司的一个质量培训班,还有集团公司进行安全检查……”记者组长曹延成对着他大大的笔记本,慢悠悠地说着。末了,他又补充说:“这期大稿看来是不多,集团公司的安全检查可以做头条了。”
《天宇报》是天宇公司的机关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它有幸成为该省首批有正规刊号的企业报之一。近几年,报纸又由原来的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彩印大报,同时从周二刊改为周报,并全部刊发本企业稿件,大力宣传天宇文化。按领导的话说,“这才像是自家的报纸嘛,以前的太小气了,总感觉是街头小报;还成天刊发新华社消息,都分不清是哪里办的报了!”
《天宇报》有天宇特色自然是好事。但随着改版初期上上下下重视的势头悄然过去,现在这张一周只出一期的《天宇报》也时常面对稿荒,记者不主动写稿,通讯员也无写稿热情,编辑就只好面对这“无米、少米之炊”了。
编辑组长常晓霞,性格与业务一样的平和,上下人缘都很好,任组长已有多年。面对会上通报的这几篇稿件信息,她委婉地说道:“这期稿件还是比较缺,再等等吧!可能过两天还有采访,再看看通讯员还有什么稿件。”
刘学君边听组长的汇报,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着记录。稍顿了一下,他把目光转向审读员林峰,问道:“林峰,说说最近的稿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林峰看问题一惯尖锐,对于《天宇报》目前的缺稿、凑稿现象很有些看法。但此时,他无心多说,只说:“最近稿件写得有些长,标题也偏长,这样后期排版、上稿都不太方便,大家写稿、改稿时注意一下。其他的,没有什么。”
三位组长说完,刘学君首先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说道:“有这么几件事,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还是要强调新闻宣传,企业新闻不仅仅是做报道,要把宣传背景、意图给大家交待清楚,挖得再深一些。公司黄总对我们近期的宣传整体是满意的,但还要注意把企业的精神更好地宣传出去,让职工明白我们搞这些活动的目的、意义。这一点,给记者、编辑也都说一说。大家写稿要有这个意识……”
说话间,几位组长都拿着笔准备记录,但似乎又没有什么好记的,曹延成、常晓霞偶尔在本上写下一两个关键词;林峰一听知道这是老调重谈,从来都是面上说一说,具体怎么做谁也说不了太清楚,也就没有记录。
“另外,最近的稿件是有些长,让记者们区分一下重点,一些常规工作,还有基层的小活动之类的,可以简单报一下。标题也别写太长了,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就可以了。”刘学君继续说道。
说完这些,刘学君环视一下三位组长,分别问:“延成……晓霞……林峰,看看还有什么?”组长们依次说“没有”,或摇头示意“没有”。刘学君于是说:“那就这样,大家先做吧!”
二
《天宇报》的编辑工作就像老式的排版印刷,周而复始,了无新意。因为缺稿,最初的版面上缺少文字装点,大半空着,好似学校的操场里没有人,只是偶尔有几个学生出来走走,操场依旧显得空荡乏味。又像是迟暮的美人芳华不再,自身再无波澜起伏,愈发吸引不来男人的目光,只好独自清闲、寂寥。
周一、周二,编辑们慢慢地耗着时间,只偶尔“侍弄”一下新来的一两篇稿件。到了周三,出报的最后一天,面对还明显空荡的版面,编辑们只好从网上搜索一些集团公司的信息或是行业动态,算作与本企业密切相关的消息,尽可能地填满版面。这中间,自然也可以“文不够图来凑”,普通的新闻图片也放至主图大小,或者直接上一组图片,许多平淡无奇的稿件也会配图,聊以填补空白。
到了周三下午,一个个版都被填满了。至于填的是什么,重不重要,大家已无暇顾及。编报好似装车,最初要装好砖,但好砖总是缺乏,只好将就装些土坯,再后来发车时间临近,就大大小小的石头、沙子都往里装了,只要装满就行。
《天宇报》就这样一周一期地运行着,围绕企业的主题宣传,编辑、记者们等稿忙、写稿忙、找稿忙,大家过得其实并不轻松。
三
编辑部主任刘学君,上任时年方三十七,任科级干部已有近十年时间。他,中等身材,微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张经常堆着笑容、很有福相的国字脸。此君灵活好学,先后在工商、经营等多个领域任职,最初的财政专业中专学历也早已上升为经济管理本科文凭。在《天宇报》改为大报前一个月,刘学君受命从分公司办公室主任调任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算是再次委以重任了。
刘学君上任之时,企业里新组建了新闻中心,新创《天宇文化》杂志,开通了天宇公司网站。最主要的还是将《天宇报》改为对开大报。而这一报一刊两大媒体全部集中在了刘学君任职的编辑部。
重任在肩,各级领导关注,刘学君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刚到编辑部一个月,他就重新明确了编辑组、记者组的建制,任用了几位在报社工作十多年的老同志分别担任组长。林峰、曹延成等便是此时明确为部门的骨干和管理人员的。
记者组长曹延成早先年做过车间的电工、设备员,前后换过几家单位,很有些“上进心”,调到报社任记者也有十几年了,业务平平但一向注意跟随领导。
林峰是师范专科毕业,后来又自学了新闻本科,语言文字水平在部门最为过硬。他为人正直,做事认真,在报纸改版之初负责编辑组。当时,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天宇报》从原来习惯性地用新华社稿件“补空”、“唱主角”,转变为全用本地稿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陡增。按照领导和工作要求,林峰真抓实干,报纸面貌为之一新。但正当编辑工作初见成效之时,刘学君又安排林峰任记者组长。从工作需要看,是记者组的工作属于前端,记者的采写能力和稿件质量急需提高,有意让林峰从源头上抓起。但同时也有消息说,林峰在编辑组工作过于认真,组内意见很大。
根据部门安排,林峰又在记者组忙了一年多。随后,部门(其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xiaoshuo/x5od6u758h0h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