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存储的人生

被存储的人生

企向散文2025-07-08 00:59:56
在纸质的笔记本上,写过很多篇日记,如今大多散佚、不知所终。我不算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对此也觉得没什么,况且有些时光从记忆可找寻。最早在互联网上留下信息,大概是十年前,好像是在新浪博客发了极少量诗文。账号
在纸质的笔记本上,写过很多篇日记,如今大多散佚、不知所终。我不算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对此也觉得没什么,况且有些时光从记忆可找寻。
最早在互联网上留下信息,大概是十年前,好像是在新浪博客发了极少量诗文。账号、密码都早已忘记,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信息都还在,它们被存储在某个地方。这些诗文多半是写梦,很纯粹的梦,是真实自我烟雾般的弥漫,算是人生最末梢吧。
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被互联网存储,是从2006年开始,那时校内网风靡校园,我算是一个比较深度的参与者。我在人人网上有三百多篇日志,很大一部分是记录生活与感悟。大概2007年底,我重新注册了一个新浪博客,在上面发布诗歌。那应该是写诗最多的一个时期,一天可能写好几首,好坏先放一边,总之是从另一个角度让互联网存储了我的人生。新浪博客上有我二百多篇博文,也很丰富。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两个网站上,都与其它用户有很多互动,即互联网也存储了我人生中一部分具体的交往。特别是人人网,上面的好友多是老同学,于是更多、更实在的人生被存储起来。
最近几年,直接的文字记录少很多,偶有感悟,多发到微博上。可能仅几个字,往往有一段生活,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状态。总体来讲,这个时期被互联网直接存储的人生不多,但互联网对我做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储。由于一直靠网络谋生,注册过很多账号,也发过很多内容与广告。比如做淘客期间,为推广旗袍,我做专门的网站与微博,网站已经下线,微博还在。微博内容全与旗袍相关,大多是一张图片加上描述,因为穿旗袍的女人或女人穿旗袍有种种风情,所以描述不自觉地就带出种种味道。这对人生的另一种存储,间接、散乱、不易把握,但互联网不在乎。
以前,总嫌电脑硬盘太小,存不了太多东西。可是,曾经在自己电脑上被小心收藏的各种文件,如今大都不知去向。自己拥有的硬盘空间,好像最不容易长期存放自己的东西,倒是互联网帮我们一直存储着某些东西。没有网盘时,我用邮箱附件保存过重要的资料,需要时去下载。已过多年,那些资料还在,如果我不删除,真不知道会被存储到什么时候。接触个人网站后,总觉得拥有博客、微博等,不如有一个自己的网站。如今自己的网站一个个被关掉,而博客、微博等都还在。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管是人生的什么文件,不管是文件如何诠释着人生,大抵最终是互联网帮我们存储,才能更久地存在。
于是,我把资料都传到网盘上,包括现在频繁使用的。以后,不管我打开哪一台电脑,只要能上网,我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产生新的内容后同步存储到互联网上。这样之后,会有一个情况,即每次的操作都可能被记录。为什么腾讯、百度、360等公司会推出免费网盘,而且那么大,我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用户使用免费网盘时产生的数据。现在很多人在说大数据,它的第一步自然是采集数据。
很多人都有淘宝账号,每买一件东西,淘宝都会得到一些信息,这就是数据采集。通过一个人在淘宝上的所有数据,就可以做出一些推断,这是对人生的另一种总结。如果说推断很不准确、对人生的总结很不到位,那是因为数据不够充分、计算不够精细。数据将越来越充分、计算将越来越精细,互联网有一天会知道我们住哪儿、每天吃什么、在哪里上班、周末去哪里,尽管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告诉过它。
我们操作电脑,也被电脑操作;我们使用手机,也被手机使用;我们浏览网站,也被网站浏览;我们打开应用,也被应用打开。我们从互联网得到信息,互联网也从我们得到信息,终端是我们的工具,也是互联网的工具。除了电脑、手机,现在也出现各种可穿戴设备,相信会有更多的终端采集我们的数据,存储我们的人生。
历史何尝不是人生存储的容器,只不过,互联网更准确、更丰富、更即时、更灵活、更不可捉摸。现在去想,相信没有人能准确知道自己的人生有多少被存储,更不用说何时、何地被存储。以前有句话,叫青史留名,这是很多人都梦想的事,互联网可以为很多人“留名”。比如像新浪博客、天涯论坛这样的网站,相信有些博文、帖子的作者已驾鹤西去,但他们写下的文字或上传的图片都被存储着,并不断有新的浏览者。记得以前关注过一个微博,它只关注已逝者,所写微博基本上是纪念那些往生者。微博最开头会先@要写的人,接着是离世日期、性别、年龄、籍贯、死亡原因、生平兴趣等,而读到微博的人可以在评论处点蜡烛,也有很多人到其生前微博上点蜡烛缅怀。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为死者的人生在互联网划上一个句号,并让其从互联网得到纪念。生前、死后,互联网都可以存储,总有人会在某个时刻点亮一支蜡烛,缅怀不尽,存储便不止。
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互联网,我们的人生就被存储着,有些是我们自愿、希望的,有些不是;有些是我们知道,有些是我们不知道的;有些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有些不会;有些会影响别人的生活,有些不会……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互联网有机会存储的一定会存储。
前几天,人人网准备下线站内信功能,并提醒用户将会删除站内信内容。有一个网友说,校内网热闹那会,他喜欢上一个女孩,想办法要到她名字,加了校内,如今几百封站内信还在。一个存储着很多人青春的产品,说下线就下线,确实让人颇感凄凉。不过,很快人人网CEO回应说,站内信内容将永久保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