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子,释放心灵深处最后一滴雨
海子,原名査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
海子,原名査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作为80年代后期诗歌创作群体中的年青诗人,在一定程度上对90年代中国诗歌产生了影响。海子的抒情短诗有浪漫梦幻的色彩,他将自己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经验,凝结成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并赋予这些意象以新的诗意。纵观海子的生平简介,我们不禁感叹,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像谜一样的走向了彼岸的世界。然而他留给我们的却是用青春与生命铸就的二百余首抒情诗和七部长诗。其中不难看到由抒情诗到长诗,由那个质朴、单纯的世界到充满理性对人性的思考、由象征温情的母性“水”世界到象征不畏命运争斗的父性“太阳”世界,海子在脱变,在不断向着自己崇高的理想攀援的过程中逐层脱变,直到将他的灵与肉在吸食“太阳”精华的同时,凝结成最后一滴雨,融归哺育他成长的土地。是因为那丝丝柔情无人问津?还是在极度孤独的困惑下难以承载生命如此之厚重?是因为理想与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还是对抗虚无、寻找存在的价值的那一刻,最终选择了终结?总之,海子是纯粹的海子、是真实的海子。海子就是海子,独一无二的海子。一、童年与少年——海子的纯朴世界
海子从小生长在乡村,那种质纯质朴的乡村生活以及人性特有的淳朴都给海子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于是在他的诗作中很自然的流露出对这种印象的映射,为我们构建了一种自然祥和、朴实无华的单纯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如海子在《麦地》中这样写道:“吃麦子长大的/在月光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和你俩不一样/在歌颂麦地时/我要歌颂月亮。”在这里,麦地做为哺育人类成长的意象,是作者歌颂的对象。而月亮做为宁静祥和的意象,象征着人类的和平,更是作者颂扬的意指。接下来海子在《麦地》中,将这种内蕴发挥到了极致。他这样说:“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和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试想一下,这样的其乐融融的热闹场景,是怎样的绝妙与生动啊!但是海子并没有将这样的小场景停留在单一的家庭式的简单晚宴上的描绘,而是用“尼罗河、巴比伦和黄河的孩子”象征着人类古代文明发源地的民族的东西融汇其中,使之上升为一种对人类世界希求和平大同的高度,这是怎样宽广的胸怀,又是怎样崇高的理想啊!这是海子善良淳朴人性的内质体现,也是海子内心无比纯净的自然真情的流露。最后,海子在《麦地》中这样说到:“月亮并不忧伤/月亮下,一共有两人/穷人和富人,纽约和耶路撒冷/还有我,我们三个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白杨树围住的/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这使我们看到了希望,而海子那颗纯净没有体现过多的忧伤,因为他相信这片养育人类的“麦地”终会使一切战乱平息,和平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再看海子的这首诗《夏天的太阳》:“夏天,如果这条街没有鞋匠/我就打赤脚/站到太阳下看太阳/我想到在白天出生的孩子/一定是出于故意/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了解她,也要了解太阳/(一组健康的工人,正午抽着纸烟)/夏天的太阳,太阳/当年基督入世/也在这阳光下长大。”作者在其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稚趣可爱的孩子形象,“打赤脚”的“站在太阳下看太阳”无不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孩子天真无邪,敢于向一切万物挑战的那种“纯”与“真”。而那种对于“爱情”的向往也正是年轻生命对于世间最纯洁无暇的感情的憧憬。海子并没有将“爱情”写的多么伟大、多么崇高。这样的描写不免落入俗套。海子只是在平淡中见真情,只求“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了解她,也了解太阳。”这样的“爱情”才是恒久不变的爱情,是一种灵与肉的融合。在这首诗中,海子用简单纯朴的寥寥数笔勾画出了孩子的天真,少年的对爱情的遐想,中年的悠闲等一系列成长的画面,平实而感人。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成长的一组画卷,从中无不透显海子的才情。能将“当年基督入世/也是在这样的阳光下长大。”做为此诗的终结,可见海子在他内心深处有着可以和“基督上帝”一样高的理想。而能这样做比拟,同样的阳光下成长着的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上帝”,一个是“海子”,不难看出海子在同“上帝”一比高下,在向人们敬仰的“上帝”挑战。可见海子的不一般。
当然,在海子的其他作品中也能从中体会到那份纯与真,以及那种对于善与美的追求。也可以说他的诗作是他个人自传和心灵自传的完美和谐的统一。所以我们不能单一的只从他的个人经历,即农村生活的经验体会中挖掘海子诗中的纯朴世界,更重要的应该从他的“心灵自传”中深挖海子诗作的意象。
二、从“水”到“太阳”——海子的蜕变
纵观海子的诗作,我们看到了海子的成长。那种纯朴的世界不再是海子主要的描绘对象,到他后期的创作,海子由“童年与少年”的稚嫩成长为一个具有理性思辨的,象征着力量的成熟男性。当然,在他蜕变期间,不乏有几近癫狂的诗作。可是疯狂过后,冷静的思付人性的价值,于是海子从“水”象征着母性的温婉到“太阳”象征着父性的力量,海子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现实残酷的体验,对理想的不断追求,海子真的变了。但他没有放弃那至纯至真的本质,只是他更多的将理性和灵性融合,从个人体验中超越出来,走向宇宙、人类、人生的哲学。
如,海子的诗中大量的描写“水”,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柔情似水的世界。这一点在他的早期诗歌创作中显得尤为突出。他在《新娘》中这样写道:“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和以后许许多多的告别/被你照耀……”。又如他的《写给脖子上的菩萨》中有这样的几句描写“水”的诗,他道:“两片抖动的小红帆/含在我的唇间/菩萨知道,菩萨住在竹林里/她什么都知道/知道今晚,知道一切恩情/知道海水是我,洗着你的眉/知道你就在我身上呼吸,呼吸……”。再如他在《夜晚的月亮》中说:“一切都和本原一样,一切都存入/人的世世代代的脸。一切不幸/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lus6u8diuitt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