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情”交融,“景—情”沟通

“形—情”交融,“景—情”沟通

详请散文2025-10-19 02:22:44
“形无情不显,形无神不化”、“景由心造,以我观物,情也”。这就是《西湖七月半》写作的一大艺术特色。《西湖七月半》从开篇就充满了意趣,作为“看月者”的张岱,却是“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形无情不显,形无神不化”、“景由心造,以我观物,情也”。这就是《西湖七月半》写作的一大艺术特色。
《西湖七月半》从开篇就充满了意趣,作为“看月者”的张岱,却是“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于是乎就写出了游湖的名门贵族、名娃闺秀、名妓闲僧、不衫不帻和好友佳人等五种人,并用三言两语勾画出形态各异的这五种人,如“灯火优傒,声光相乱”、“携及童娈,笑啼杂之”、“弱管轻丝、竹肉相发”、“嘄呼嘈杂,唱无腔曲”等,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如一幅幅照片,定格在瞬间,形象地将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与市井闲徒的俗气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此写形绘神,可谓彻骨。
“杭人游湖,避月如仇”,张岱又以一种不以为然的嘲讽,对西湖的喧嚣进行尽兴描写:先有“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后有“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再有“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面靠面而已”,仿佛是一幅属于西湖的“清明上河图”,虽没有肉眼可见的图画,形象却可以在脑海中栩栩如生。用传写神韵的绝妙手法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
在《西湖七月半》的最后,作者一转笔锋,由动入静,描绘了这样的一段场景:“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一篇喧闹的文章以这样的字句作为结尾,可以说是张岱对自身的一种回归。环境的优雅,映衬出作者情怀的高雅。一俗一雅,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作者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张岱的“以我观物,情也。”“景由心造”的主观感兴。也许这就是本文特定的轨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