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职业基因和婚姻基因

我眼中的职业基因和婚姻基因

应须散文2025-03-27 23:32:14
今天,在阅读刊物时发现了一个新鲜的名词“职业基因”,书面的定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潜移默化而成的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心理修养。按照我通俗的理解,应该就是不同的性格气质适合不同的职业。职业基因现在已经成为
今天,在阅读刊物时发现了一个新鲜的名词“职业基因”,书面的定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潜移默化而成的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心理修养。按照我通俗的理解,应该就是不同的性格气质适合不同的职业。
职业基因现在已经成为影响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有特定的要求。每种行业每个职位都对从业者有素质要求,特别是个性气质的契合度问题尤其重要,如果没有进入到真正适合自己“基因”、真正能激发自己持续工作激情的工作领域,一个人所创造的价值就十分有限。
具体地说,医务人员要求耐心细致,责任感强;教育工作者要求可亲耐心,亲和力强;驾驶员要求机智灵敏,注意力集中;销售人员则喜欢与人交往,活泼开朗;领导人员则高瞻远瞩,聪慧稳重……每个领域所要求的气质不同,有的人找到了适合自己气质的职位,他的个人魅力和价值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种种原因,职业的选择不会尽如人意,于是,就衍生出了辞职。最近被评为最具人文情怀的辞职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朋友圈迅速走红,让很多在职场疲惫不堪的人心潮澎湃,也想揭竿而起潇洒地来一句同去同去!辞职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经济原因环境原因个人原因,其实最最重要的还是职业基因,不喜欢了不爱了,就会觉得如同鸡肋,嚼蜡般地继续不如痛快地了断。一开始勉强支撑,但是索然无味渐渐就会演变成哪儿都觉得不爽。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忍受,只有一小部分人勇敢地冲破将就的桎梏,去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基因的职位。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由职业基因引申出来,想必也有婚姻基因一说吧。一查,竟然还真有科学家做了研究,证明了确有其事。很多人在恋爱的时候认为性格互补更合适,也有人说性格相似才行,到底哪个更好?现在最公允的说法是,两人能否经营好一段感情,不在于性格抑或基因是否相合,而是建立在能否在充分相互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达成对方的需要。但据科学家说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对基因的研究给了人们了解彼此的一个参考。也许以后人们一查自己的基因图谱,就能精确知道自己是什么气质类型的人了。从基因之于婚姻质量影响的研究中,显示了人们对性格中“敏感度”的关注,这无疑更有价值。“从最简单的内、外向分析到越来越复杂的16PF(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九型人格等等,人们已经发现‘敏感度’是性格中很细微、很重要的一点。”科学家说。
婚姻基因不合的衍生物是离婚。当下离婚率颇高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点。究其原因,外界诱惑增多,彼此又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试婚族”,还有我们身边的单身族。她们发现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就选择永远单身,即所谓“宁可骄傲地发霉,也不愿委屈地去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工作也好,婚姻也罢,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太难太难了。有些时候,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也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事,情不是爱的故事。
要感谢我们的心,只有它是自由的,属于自己的灵魂,而不是附属于基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