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足迹

棒球运动散文2025-03-26 13:55:33
前一段时间产生了一个想法,工作近40年了,年龄也近花甲了,想从一线退下来歇歇。可真的歇下来了,又干点什么呢?于是我就想把我这大半辈子走过的路程回顾一下,把所做的点点滴滴捋一捋,这或许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前一段时间产生了一个想法,工作近40年了,年龄也近花甲了,想从一线退下来歇歇。可真的歇下来了,又干点什么呢?于是我就想把我这大半辈子走过的路程回顾一下,把所做的点点滴滴捋一捋,这或许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果能集结成一个集子,我将命名为“足迹”,这视为开头语!
(一)
1956年旧历丙申年的冬天,我降生在一个贫穷荒芜的山村,三岁时就开始承受“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对一个小孩来说就是饿肚子。我那时的感觉是,好像从来没有吃饱过,总是饿,总是想吃东西。我不知道是不是华小栓一样的感觉——当然不是痨病。记得有一回,我外公打鱼卖了,买了一点碎米给了我家一些,那天让我吃了个饱。虽然吃多了胀得哼哼,还是有一个愿望:能天天有干大饭吃就好了。大人们居然将我的愿望,取着我的绰号“干大饭”,我对此真伤心了好多年,可大人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取笑对一个小孩心灵的伤害有多深!
穷人家里的孩子几乎是没有零食吃的,我那时唯一的零食就是炒熟的苞谷子。但只能偷偷装在荷包里上坡看牛时吃。
父亲赶集回来,偶尔也带给我们一点珠珠糖——像豌豆籽大一颗颗的,估计一角钱有几十颗,吃得我们心欠欠的,于是我想,以后长大了去卖糖。
其实人的某些愿望,原动力就是满足某种欲望,首先是食欲。马克思曾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被经济学界誉为最高的理论,其实是最朴实最原始的东西。
不知是1958年还是1959年,生产队实行大食堂,我随父亲从大食堂端了一半钵玉米粥——很稠,有点像黄蜡饼,回家时,连人带钵滚到苕土里去了,父亲和我似乎都不管人甩着了没有,只关心粥撒了没有。这种物贵人贱的思想观念至今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残存。某人不小心损坏了一件物品,往往先不关心人伤了没有,只关心物损坏了怎么办。
那时候似乎什么都可以吃,米糠,野菜,树皮,听说还有人吃白砂泥。我跟哥哥、姐姐们也吃过鸟蛋和老鼠肉。
有一回,伯父家哥哥吃了米糠屙不出屎,痛得直哭,好像是伯父用手指头帮忙往外挖的。
当今学者们,批评中国人文化素质低,就连见面也不知道问好,只问“吃了没”。我认为,这是不知道中国的过去,不懂得中国的历史。中国几千年,都是在为改善吃而奋斗。老祖先们饿怕了,见面问“吃了没”是对你的最大关心。后生不要妄加诽谤。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也应向文明靠拢。当今年轻一代的确应以问好为佳,必竟中国人饿饭的历史已一去不返了,而且你们压根就没饿过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