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里的皖北风情

立夏里的皖北风情

精醇散文2025-03-26 06:58:23
窝居皖北二十多天!这是第二次光顾了。公司有个几十万元的外贸单放在这边做,不放心生产进度跟质量,我追过来跟单!记得3月下旬第一次来的时候,光秃秃的白杨,没有一丝绿色,灰灰的自个儿冲上长,一排排一片片;矮
窝居皖北二十多天!这是第二次光顾了。公司有个几十万元的外贸单放在这边做,不放心生产进度跟质量,我追过来跟单!
记得3月下旬第一次来的时候,光秃秃的白杨,没有一丝绿色,灰灰的自个儿冲上长,一排排一片片;矮矮的麦子一望无际,单调的绿色成块成片,就是很少见到盛开的金黄色油菜花,桃花,梨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连杂草都不多见。在江南的浙江,今年春节后,我见过的雨天多于晴天,每天对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都会郁闷的说一句:什么时候可以出太阳啊!来到这里,其实就相差一千多里,却是两种景象。
时间越呆越长,渐渐的适应了环境。每天在鸡鸣里醒来,推开窗户,看着白杨树一天一个样,从抽绿长到现在我掌心大小,也就用了个把月的时间哦。微风一吹,“窸窸窣窣”
,像极了古代女子轻迈小脚,罗裙摇曳的声响。麦田还是一望无际,只是麦子“忽—--”的也长高抽穗啦,这个时候,麦田里的害虫很多,给麦田打药水忙坏了附近的农户。近些日子,每天都见着许多“地主”背着喷雾器在麦田里“吱--吱,吱--吱”缓缓前行。之所以我戏称他们地主也是有原因的,这边地多人少,如果一家有5,6口人,都会有30亩以上的田地。我经常会在工厂的车间找不到工人,每次一问,就是:去家给麦田打药了,现在红蜘蛛太多。
以前种田要交税,现在国家不仅不收税,还反过来给补贴,一亩田补上100来元,麦子收割也方便,联合收割机转一圈,麦粒自己脱粒进入了包装袋,直接可以上粮食收购站去换红票票。收完麦子种玉米、黄豆。一家人轻轻松松一年光种地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要是有劳动力的,还可以外出去打工再赚上三五八万,开开心心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种地是一年两季,周而复始,年年如是。就是不插秧,所以我在这边呆了一个月,米饭一直吃不上,每天都是越听越熟悉的“大馍,馍馍”,吃米饭长大的我,在这边吃着馍馍,沾点辣椒就当入乡随俗了!
由于这边雨水不多,加上不储水的“地漏”土质,不单单是吃不上大米,还有我每天出门也是件苦恼的事情。无雨地干,天干物燥,灰尘自然就多。风一吹,汽车一过,土疙垃化成灰,跟着起舞,不下雨是灰尘漫天飞,下了雨是泥水追裤腿。出门兜一圈,回来拍拍衣服,空气里有着泥土晒干的味道,拉起丝袜一弹,调皮的灰尘在阳光的缝隙间穿行游走,脚上的黑皮鞋也上了一层灰黄的保护膜。
今天是立夏,上午温度陡然升高,刺眼的28°,乖乖,夏天来了!上午打个电话回老家,妈妈嘱咐:立夏啊,要吃鸡蛋的,你吃了没有?我们在家煮茶叶蛋吃了,你也去街上买几个鸡蛋吃吃,不疰夏的啊!
出了宾馆,到对面的外发厂上上下下看了一下,心还是凉的,三三两两的工人,老板见不着人影,见着了也是生气,不如不见。几个50多岁的阿姨在做辅工,她们已经习惯每天跟我聊天开玩笑。看我穿着简洁的黑裤黑衬衫,精神十足的两手插裤袋,跟我打趣:“穿这么漂亮,回家你家那位不认识你了啊!”我笑着拍拍她肩膀(我是几乎每天一掌的),说:“你应该说:过来这么久了,穿得这么难看,黑乎乎的回家没人认识你啦!”大家都哄然大笑。
“今天逢节啊,你不上街去看看?”有位胖阿姨问我。我所在地是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的大店镇,离宿州市区有6,70里路,离京沪高铁一公里之遥。镇上每逢农历的一,三,五,八,十,都有集市的。四面八方,四村八乡的人都赶来买卖各种蔬菜水果,农用必需品,日常用品,衣服鞋帽等。我算一下,一个月算30天,这样赶集,一个月可是有半个月的集市呢,呵呵!这里的政府真的很聪明,地方经济就这样给调动起来,人气可旺了。
看看时间,还早,才10点50分,赶集还来得及,顶着太阳,吃着灰尘,一路溜去。
快中午了,人还是很多,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这个小镇,并不算大,东南西北的街道不足一平方公里。我每天都跑来吃饭,东西南北基本都转悠过。由于地多粮多,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渐形成了附近有名的粮食收购基地,来来往往做生意的人更增添了小镇的人气。
记得我跟一个朋友说过,这边灰尘多,麦子多,白杨树多,还有一个就是孩子多。小孩满地爬。今天立夏又是周末,孩子们也比往常多了。大的,小的,抱着的,牵着的,背着的,车上坐着的,几乎每家都有2个,3个,有的还4个或者更多。要是一个的话是少见,或者是还没有来得及再生。最近几年,结婚越来越早,似乎是赶时髦一般,好些靓妹帅哥还达不到结婚的年龄。20岁结婚手上抱着孩子的不稀奇,年纪大了还想再生的也不稀奇。
也许是太平盛世,丰衣足食;也许是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犹在。40多岁的妇女你搞不清她抱着的孩子是自己儿子、女儿家的还是自己生的。我见过一个45岁的妇女在我下订单的工厂上班,她45岁,大儿子已经当兵5年,今年24岁了,二女儿读高一,她觉得孩子少,又生了一个小儿子,今年虚岁才6岁。有好些她这样的年龄的妇女,45、6岁的,自己结婚早,孩子结婚也早,孙子孙女已7,8岁开始读小学了。所以见着带孩子的大龄妇女,最好先问一下,这孩子是谁家的,真的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说错,那可是很尴尬的哦!
看见或忙或闲带孩子的她们,38岁的我,有点不好意思,我这把年纪,还在乐此不疲的玩着微信、发着微博、写着说说、打着游戏、偷着菜菜、养着鱼鱼,疯狂的网购淘宝宝呢!在他们面前我是在装嫩?是冥顽不化?还是已经感觉老化了?
细想一下,本人三八啊,38岁的我,已经是够得上做奶奶的年龄啦!虽然已经年届不惑,平时还天马行空的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好似谭咏麟经典名言----“永远的25岁”!我那些跳跃着的诗情画意,浪漫不羁在这淳朴的民间相形见绌,几欲尘封哦!
可爱的皖北,原谅我在这立夏里的絮絮叨叨,因为我已经和你一起朝夕相处生活了一个月啦,在青涩的初夏我愿和你一起抽绿疯长,风情万种演绎着异乡的浪漫情怀!


2012-5-5立夏

安徽宿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