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希平:北大荒版画“第三代”的新锐

蒙希平:北大荒版画“第三代”的新锐

偏军杂文2025-09-23 11:30:28
蒙希平以高超精湛的版画艺术创作享誉国内外,作为北大荒版画“第三代”的新锐,他的创作不仅是美术界的时代先锋,而且是鸡西文化建设发展的一员骁将。孵化——蒙希平版画作品展,12月26日将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版画
蒙希平以高超精湛的版画艺术创作享誉国内外,作为北大荒版画“第三代”的新锐,他的创作不仅是美术界的时代先锋,而且是鸡西文化建设发展的一员骁将。孵化——蒙希平版画作品展,12月26日将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版画艺术中心举办,一批具有北大荒浓郁特色的版画作品给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数十年来,许多艺术家为鸡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弘扬穆棱河文化,为打造北疆文化名城,做出了积极贡献,蒙希平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绘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版画作为美术的一个门类,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进程中得到不断延续、世代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扬“五?四”新文化大旗,热情关怀和扶持爱国青年从事版画创作,以版画创作的艺术形式,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中国人民的心声,促进了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今天,北大荒版画的繁荣,同样具有构建新世纪文化主题和传承社会历史的人文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希平版画创作艺术的成就,客观反映了鸡西乃至北大荒版画艺术的时代脉搏,也是鸡西北疆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如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先生所评价的那样:蒙希平的版画艺术“使北大荒版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一种新的面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蒙希平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北大荒风情版画展,他镌刻的《孩子?妈妈》和《初雪》引起了美术界的重视,赢得广泛赞誉。多年来,蒙希平在版画创作领域勤奋耕耘,不断探索,硕果累累。概括起来,蒙希平的版画创作有三个特点:
以物抒情,以情感人
作为铁道兵的后代,蒙希平自幼生长于八五三农场多姿多彩的田园。恬静的生活,丰富的情感,激励着蒙希平的创作志向。他对父辈们开拓建设北大荒的激情燃烧岁月充满了敬畏,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饱含着真挚感情。版画创作和诸多艺术创作的规律一致,艺术感悟与艺术境界伴随作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题材的如何选择就退让给作者的思想意识和艺术视角。缘于此,蒙希平把对北大荒、对黑土地的深情厚意凝聚在版画的镌刻刀法上,于是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版画作品跃然而出。水印木刻《冬暖》描绘的是北国黑土地辽阔富饶之美,一只花母鸡颇有情趣地停栖在农舍的窗台上晒太阳。蒙希平对母鸡的刻画造型简练,神态逼真,形象朴拙,喻意生动,深灰的色彩勾勒出农家屋舍的砖墙,衬托出了母鸡浑然天成的神态。蒙希平构图的落笔角度突出了北大荒冬天难得的暖意,鲜明地传递出北大荒田园生活的幸福感。
蒙希平的版画创作贴近黑土地的田园生活,贴近北大荒人的火热劳动,以物寓情,以情感人,展现了北大荒人战天斗地大无畏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今日北大荒的物产丰饶和沧桑巨变。蒙希平的版画大多与农家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兴旺小户》、《暮归》、《母子梦》等都让人品味到好日子的意韵。在《母子梦》里,他把母鸡的母爱和小鸡的娇态之情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视觉上的变形夸张,强烈地呈现出独有的造型艺术特征。
张扬独特发现,传达个性语言
中国传统文艺的百花园中,无论是音乐、舞蹈、书法,还是雕塑,都以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符号,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感受。版画创作同样贵在创新,强调彰显自己的独特发现,以个性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艺术语言。纵观蒙希平的版画创作,选择入画的看似平凡的家禽小动物,却透射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观察与理性思考。蒙希平的版画采用的虽然大多是常见的拟人化手法,然而在表现力上却有自己独到的特点:语言轻、叙事重、抒情美,轻写形态、重写心声。他的作品需要背景时则力求以少胜多,不需要背景时则大胆省略从而突出主题,使画意蓬生出概括、简约和集中的艺术效果。他画作中的一系列小动物都是这样,令人咀嚼再三,回味无穷。人们从《小天使》对新生者的赞美,从《初雪》中对季节变化的欣喜,从《兴旺小户》的稚拙有趣中,都能感受到他的纯情挚爱和艺术语境的唯美主义气息。
《兴旺小户》描述的是牛在凿开的冰窟窿里饮水的情节,这样的景况在北方农村是独特的。由此可以窥见蒙希平在选用生活素材上是掌握了突出地域特色的金钥匙。更为可贵的是他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又不落俗套的细节,那位放牛的农民正站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用手掌,搓捻着散开了的牧牛鞭子的鞭梢……这一细节的刻画着实精彩,没有华丽的玄虚,没有奇特的场面,却洋溢着热爱生活、崇尚劳动的情愫,以巧妙的形象设计,揭示出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勤劳淳朴的内心世界。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艺术语境在《冬暖》里亦有鲜明的表达,透过鸡群们簇拥的窗台,可以看到农舍房间里的那盆小小的吊兰花,类似宝贵的细节刻画,不仅形象生动地对比了室内外气温的差异,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人们创造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以及主人所居生活时代的温馨和谐。
镌刻创新之刀法,运用灵活之技巧
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艺术创作的灵魂也在于创新。绘画是二度空间的视觉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语言,主要构成是线条、色彩、构图等,对线条、色彩、构图的不同处理,构成了视觉语言中丰富多彩的内涵。线条是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蒙希平用刀作笔画出物体的形状和态势,标志事物形态在空间中的位置和长度。其中,线条的表现力积淀了他的创新观念和情感判断,使线条成为具有表现力的主观审美对象。
版画家蒙希平的创作艺术,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荒火热生活的情感波澜。他的作品《饮水》,不仅在构图、用色等方面偏重于追求形式美,而且在刀法上、线条刻画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艺术创作的技法上,蒙希平善于用变化丰富、色彩融合、韵味含蓄的水印套色法,兼收并蓄,采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从而在版画艺术的创作上,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版画艺术新天地。水印木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版画,它早在唐代就已流行。而蒙希平对此独出机杼,不断推陈出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蒙希平创作的水印木刻《孩子?妈妈》、《吸水》等作品,突出了版画创作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