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冲淡了“除夕夜”的年味

“春晚”冲淡了“除夕夜”的年味

鞭笋杂文2025-11-29 17:15:35
除夕夜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除夕夜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传统的除夕夜一家人要做
除夕夜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除夕夜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传统的除夕夜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
祭祀即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这时人们会举行供奉食物、跪拜、祈祷等纪念活动,使除夕夜具有一种肃穆、神秘的气氛。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大年夜,平时忙于事务各奔东西的人们阖家团聚,平时省吃俭用的人家此夜也奢侈一回,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家人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边吃边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其乐融融,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平时学傻了、玩疯了的孩子们享受一次亲情的温暖,感受一番亲情的美好。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人们围炉而坐,享用着茶点瓜果,谈论着乡土风俗,年味才显得浓郁。大诗人苏轼《守岁》有此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此时,爸爸妈妈不妨把这些名诗念给孩子听,并作出解释,让他们明白其中的意思。
可是这个传统而美好的时刻,竟然被某些人的个人意志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文革”时期搞“破四旧,立四新”,把除夕夜变成了“忆苦思甜”之夜,“学《毛选》”的革命之夜。后来每年都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虽然历年来花样翻新,但换汤不换药,万变不离其宗——歌舞升平!把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击得支离破碎!
我们平时总说,“年味越来越淡了!”我们平时总说,“现在的孩子傻了——连他爷爷奶奶的名字都不知道了!”我们平时总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孝道了!”是啊,我们平时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心无旁骛,好不容易盼到了个除夕夜,可以给孩子讲讲这方面的事儿了,却被这台光怪陆离的晚会给搅乱了!
2008年1月30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联合下达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文件,要求深入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将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展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这是很英明的决策。可是,“春晚”的做法明显是与这个文件精神背道而驰的——虽然其中也包含某些星星点点的传统文化。
但是,太平盛世又不能不歌颂。鉴于此,我个人认为:春节联欢晚会可以提前一天举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