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夜如水风拂柳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白云苍狗。一中撤校已经三年了。每当我路过时,都要远远的眺望,看着那一排一排教室,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是一种说不清楚的酸楚。96年的7月,我从学校毕业便走上了七尺讲台,分配至滨北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白云苍狗。一中撤校已经三年了。每当我路过时,都要远远的眺望,看着那一排一排教室,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是一种说不清楚的酸楚。96年的7月,我从学校毕业便走上了七尺讲台,分配至滨北。我是第一次来到滨北,那时滨北还叫滨城,到处破破烂烂,几条到处是坑的公路,勉强叫公路吧,走在上面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两边是破的不能再破的平房,竟然连墙上都有老鼠洞的影剧院是全镇最高的建筑物。从道路两边单位上挂的牌子和稀疏的商铺才可以看这是乡镇而不是农村。我就被分配至这个乡镇第一中学任教。这处中学离乡镇还有八九里地,顺着205国道向北走,走到一处丁字路口,然后左拐向西走二里地,就会看到一处掩映在绿树中的村庄,一中便座落在这个名为秦董姜的小村庄里。那时的我刚走出校门,既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淡淡的恐惧感,走进了一中。
一中在历史上还是鼎鼎有名的,最早德国人在此地修建了一处基督教教堂。青砖红瓦,窗户都是进口的五彩玻璃,在阳光下发出五彩的霞光煞是好看。高高的尖顶在周围平房的衬托下显得气势宏伟。里面的地面是类似地面砖的材料,也是五彩的,到现在还闪出五彩霞光。因为离这儿不远的地方便是当时的县衙,德国侵略者为了便于藏匿士兵控制当地政府,所以他们修建的教堂非常牢固,并且地下留有地下室,每间地下室都有地道相连。后来到了民国时期,这个地方变成了国民党的后方医院,我在教堂的仓库里还曾捡到过国民党伤员痊愈后返回前线的合影照。背景是老教堂,他们都是一身呢子大衣,虽风尘仆仆却也非常威武,看来他们的级别都不低。再后来这儿就成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当时是很有名的学校。很多人才就是这儿培养的,我工作后很多人问我工作地址,我告诉他滨城一中很多人不知道,但只要说老教堂他们马上知道,并且耳熟能详,说出很多这个地方的奇闻轶事。当然年龄在四十以上的人。其中最有名是现在新疆的书记王乐泉,他曾在这儿上过学。再后来那儿成了当时惠民县唯一的一处高中。那是的高中可是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的。到了文化大革命时,老教堂也受到了洗礼,四周的耶稣像都被红卫兵给破了四旧,取而代之的是毛主席的画像和语录,经过了这么多年风吹雨打,字迹还和刚写上去的一样,那时的人们就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伟人的敬爱之心。里面墙壁上用毛笔写满了口号,打到某某,据老教师介绍,这墙上都能找到当时校长的名字,当然都是被打到的对象。还有一位校长因为受不了批斗,在教堂里面悬梁自尽。靠近大门口的左侧墙壁是越南抗法斗争形式图,颜色还鲜艳如新,这一切都恍如昨天发生的事情。总之几经风雨,老教堂仍然屹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也成就了这所学校的历史厚重感。再后来的后来便成了滨城镇的第一中学。教堂成了我们的活动场所,其它的房屋成了办公室和教师宿舍。
一中是一所非常幽静的场所,以前这儿是古树参天,但是被砍伐殆尽,只有老教堂的后面还残存一棵,但经受不住岁月的折磨,已经死去,只留下了刺向苍穹的虬枝,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与感伤。后来教室前前后后的经济田里和房前屋后又种上了许多树,这些树长的枝繁叶茂,很快我们这儿便绿树成荫,这儿便成了鸟儿的乐园,清晨校园便在鸟儿鸣叫中醒来。晚上喧嚣之后学校又在鸟儿(当然是猫头鹰)的鸣叫中沉沉睡去。学校的大门正对着的是秦懂姜村的农田,种的是成片的梨树,春天来了之后,梨花争春斗艳,春风拂过,千树万树梨花舞,满校尽下梨花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梨树被砍,种上了小麦,这种美景我就再没见过。不过当小麦开花时,一阵风吹过,清香扑鼻,别有一番滋味。
正因为地处偏僻的农村,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反而更容易让人撇去浮华,正所谓“铅华洗尽见风流”。这儿的人都务实务真脚踏实地,待人诚恳亲切,完全没有尔虞我诈。我自从96年到2006年合校,整整十年,在这十年生活里,有些人还是很让人怀念的。我从小学到大学直到工作,我从没有离开过家,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适应单身生活有点淡淡的想家,特别是刚开始的那几周。工作没有头绪,教学没有经验,同事们都还不熟悉,总之这些都让我觉得压力挺大特别想家,我不是恋家,其实家就是避风的港湾,遇到困难时想家很正常的。那时我还很年轻,工作随没经验,但我有青年的拼劲,爱学习请教的韧劲,我每天晚上都要精心备课直到深夜,我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那时我遇上了工作后的第一位挚友张庆民。他个子不高,胖胖的,一笑脸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他不爱说话,他属于那种埋头苦干老黄牛式的教师。他比我早两年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因为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所以我常常虚心向他请教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他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心尽力指导,我还常常去听他上课。慢慢的我们成了无所不谈好朋友。我还常常去他的家混饭吃,虽说是家,但是只有他自己一人,父母早早去世,姐姐哥哥都已成家,只剩他自己,他也还没有结婚。为了他的婚事,我们办公室里的人没少操心出主意。终于他结婚了,我们办公室里的人集体去了他家给他贺喜,都替他高兴。我记得我喝了很多酒,但是我没醉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一中合校,我们就分开了,偶尔见过他几回,但却不能经常见面了,我想他的孩子应该很大了吧。总之我在那儿结交了很多挚友,可以这样说,那儿的人影响了我的生活。那时,我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特别是冬天下雪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在小火炉上炖上白天买的大骨头,锅里咕嘟咕嘟的发出阵阵的香气,放上蘑菇,那香气,真叫个馋人,喝着小酒,说说自己的理想、人生和对未来的憧憬,那真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但现在,结婚的结婚,考上研究生上学的,总之分崩离析了。很少见面了,现在他们都还好吧。
白天的学校是热情似火的女郎,到处是欢声笑语,鸟语花香,散发着青春的活力,魅力四射;晚上的学校是明媚善睐甜美的少女。早上上班后我先批完学生晚上的改作业,利用课间的时间辅导辅导学生,午间与不回家的学生聊一聊天,交流交流思想,毕竟他们都是初中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我可以通过聊天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于自己有针对性的备课。孩子们很讨人喜爱,他们都很喜欢与我交流。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s8o44o8it1gh.html
上一篇:情落莲心,一世挽深情
下一篇:妙改侄儿“失恋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