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伯
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着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就是我的大伯刘翔(五爷之子)。大伯的童年,是一段饱含血泪的苦难史,他的苦难是从其父亲刘玉衡的壮烈牺牲开始的。朦胧童年时期,我就听父亲提起过刘玉衡烈士(我的
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着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就是我的大伯刘翔(五爷之子)。大伯的童年,是一段饱含血泪的苦难史,他的苦难是从其父亲刘玉衡的壮烈牺牲开始的。
朦胧童年时期,我就听父亲提起过刘玉衡烈士(我的五爷),好学上进,虽然家境贫困,但曾祖父硬是撑着让他读完了小学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于一九二七年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心远大学。在“五四”运动的召唤下,他作为当地唯一的大学生,参加了学生运动,并且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西区苏维埃秘书长职务,先后在南昌、上海等地积极编写革命小说、杂志等进行革命宣传,威震四乡。当时用家乡话形容他是:“脚跺一跺,地球也要撼三撼”。
一九二六年,五爷牺牲于江西省吉安市半苏巷,时年二十六岁,从那以后,我的大伯刘翔苦难的日子就开始了,大伯的母亲(五婆婆)经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游垅、游山,由于无奈和穷困潦倒,她将儿子(我的大伯)和女儿抛弃在山上一座破庙里,后来又跑回去寻找,只找到儿子(我的大伯刘翔,被永新的一位慈善的婆婆收养了),而女儿却杳无音讯。一家四口,死的死,丢的丢,五婆婆精神上受到了严重摧残,时好时坏,大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那时正值国民党抓壮丁,大伯就以卖壮丁的方式服役,就这样一去不返乡,定居到了台湾。
转眼间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大伯也到了耄耋之年,大伯对家乡、对亲人刻骨铭心地想念,一九九一年,他终于提起笔,给家乡亲人写了第一封寻访母亲和亲人的信。父亲一接到这来之不易的信函,立刻写下了洋洋洒洒十几张信纸的回信,诉说家乡的巨大变化,家乡的亲人和自己多年来寻找他的心愿,请求他到大陆来探亲,诉说衷肠。
直至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大伯终于回到了我们家乡,那逝去的岁月使他的额头刻上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然而他依然精神矍铄,性格开朗,不时地哼几句京剧,讲述着他在军队的经历,讲起了国民党兵在福建被老百姓当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遭遇。然而在逆境中,他却始终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了初、高中、大学的全部课程。
在与我们相处的二十多天里,他亲眼目睹了家乡农村的巨大变化,村村通公路,户户盖高楼,家用电器、程控电话进了农户中,使他感慨万千,大陆政策让农民奔上了小康致富路,也许是兴奋至极,他彻夜难眠。
探亲的日子飞逝而过,大伯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坐在去机场飞驰的出租车里,他心有感触,禁不住吟诵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酒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说完拿起照相机,对着晨雾迷茫的路旁一颗枇杷树摄下一景,我不禁潸然泪下。
回到台湾,大伯就时常写信给父亲和我,在讲述中国文学的同时,经常写文章呼吁大陆台湾早日统一,在信中他写道:每晚都要看武侠小说,以看金庸的最多,我国古典文学、传记小说有几部最喜欢的,再三再四的阅读,他记得有:《封神榜》、《东周列国》、《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金瓶梅》、《包公传》……
从大伯倾诉的信中,我看到了大陆和台湾的文化渊源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大伯的眼里,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眷恋不舍,他还在信中写道:“我很喜欢庐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还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多得很呢!如果将来我回家乡定居,我唯一志愿就是在有生之年游遍名山大川及名胜古迹。古人说,走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哩!”大伯到家乡探亲期间,捐赠资金给江西省吉安县文天祥烈士纪念馆,在烈士纪念馆重温了他父亲刘玉衡烈士的生平事迹,并且投资家乡农用设备、农用灌溉。他很遗憾,没有见到他母亲最后一面,亲人们带他到他母亲的坟莹上培上一把土,尽上他一份赤子之心。家乡的一水一土,让他倍感亲切,他由衷地感激人民政府给了他回家探亲的机会。
虽然大伯已离我们而去,但每当我想起在飞机场,一位拖着一个行李箱、踽踽而行的风蚀残年的老人,那重获新生的孩儿样,看到那保存完好的一大叠他的来信时,心中就涌起一股热望:愿大陆、台湾早日实现统一,愿天下所有的亲人早日团聚。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os5i5675t3m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