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枫桥

二走枫桥

新事物散文2025-03-16 23:47:42
枫桥是苏州一景,因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而知名。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是说苏州和杭州很美,人间只此二城。我从旧时的书籍上查看,枫桥算不上是苏州最亮丽的景色。倒是玄妙观、观前街、虎丘、拙政园、大运河,
枫桥是苏州一景,因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而知名。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是说苏州和杭州很美,人间只此二城。我从旧时的书籍上查看,枫桥算不上是苏州最亮丽的景色。倒是玄妙观、观前街、虎丘、拙政园、大运河,游人众多,吟咏无数。但我于去年和今年两去苏州,每次也就玩两三个景点,而两次都游了枫桥,看来是枫桥确有吸引我的地方。
第一次去是旅行社安排的,我们都读过张继的诗《枫桥夜泊》,对枫桥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也就很乐意地游了枫桥。确实,枫桥也就像普通的水乡农村小桥一样没什么特点,不过是一座砖石结构的石拱桥。我们去时,离枫桥不远处的一座新式水泥桥正在兴建,一些木板树木堆积在河岸。水泥桥上允许游人通行。我们便通过这座还没修建完成的桥,往枫桥方向游去。游人游玩,都想能够有一个供人拍照留念的地方,枫桥,有一定留念价值的便是以桥和一幅《枫桥夜泊》书法作品为背景的那个地方。人立在桥与书法作品前,照上一张像,似乎有一种沾上文人灵气的感觉。不远处,有一尊张继的铜像。张继卧着,冷眼看人间。从他写的诗来看,他其实应该是愁苦着脸,破烂着衣衫,一幅落拓而无奈的样子。他刚刚经历了考场的失利,无颜回到故乡湖北襄州,只好远游江南。孤独、寂寞正是他此时心情的主体。夜澜之际,只好空对暗夜,抒发愁怀。月、乌、霜、枫、火,都是物体,就是不见人。而人的气息,却来自远处的寒山寺,那是夜半的钟声,余音袅袅,更加显得凄凉。导游对我们说,每一位游客到这里,都会用手摸一摸张继的食指的,摸过了,读书人会考上大学,打麻将的经常自摸。果然,张继的食指被游人摸得锃光发亮了。
第二次去枫桥,是一个雪后的下午。枫桥景区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一些屋檐上在往下滴着刚刚融化的雪水。从正门进去,走过一段路,发现原来在枫桥可以看到寒山寺的后门。在当时的张继看来,寒山寺似乎遥远得很,可现在看,两处其实紧挨着。紧挨着的两处风景点,门票却不能互通。枫桥门票上清楚标明,不含寒山寺景区。这样,就有很多不准备游寒山寺的游客,在枫桥的一边,以寒山寺的大门为背景照相。这次去枫桥,枫桥建得已经很有规模了,不再有什么地方动土木。还是那些道路,还是那个卧着的张继,还是那座桥,还是那幅书法作品。我愿意再来,是因为我们带着几个年轻人。她们或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或者还在大学读书。她们是读过张继的《枫桥夜泊》的,她们对江涛唱的那首含了《枫桥夜泊》歌词的《涛声依旧》也是熟悉的,她们对古代文人和文化都会有一定的亲近感,游览时也应该有兴趣。雪天、游人、桥、船、碑,这与当年张继所处的环境是大大不同了。假如这里的游客也坐进船舱,能够产生张继那种凄清的感怀吗?张继那样的文人,面对大自然,总是显得多愁善感的;而此时的我们,只为着物资的不丰厚而烦恼,在这样的景点,也搞什么多愁善感,实在有些不合时宜。旅游,到一个地方去看景看人,有时候就是显得傻傻的,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够从旅游中得到什么收获。最后的印象只是,我曾“到此一游”。
两游枫桥,都上了枫桥,走了枫桥。枫桥上的风吹拂过我的头发,抚摸过我的脸颊。也许它带有张继的一丝灵气,教我学会更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困惑,更精心地思考人生的价值。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