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后三排”的学生回家自习是一种抛弃教育
前晚,在汉口一中学读初三的学生李敏(化名)哭着跑回家。家长询问得知:当晚自习时,老师让班上坐在后三排的学生回家自习,只将坐在前三排的学生留下。家长就此称,学校此举有“成绩歧视”之嫌。(10-30荆楚网
前晚,在汉口一中学读初三的学生李敏(化名)哭着跑回家。家长询问得知:当晚自习时,老师让班上坐在后三排的学生回家自习,只将坐在前三排的学生留下。家长就此称,学校此举有“成绩歧视”之嫌。(10-30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此举岂止是“成绩歧视”之嫌,这根本就是歧视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的举动。实际上,这种让“后三排”的学生回家自习的作法不只是汉口这一所中学存在,更不是这一个班级独有的现象,而是在许多学校流行的一种通常的作法。据笔者所知,许多学校、许多班级、许多老师都是把关注的重心、把培养的重点放在那些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身上。有的老师公开说,他只管成绩在前20名的学生。20名以后的学生,要么放在教室后面坐冷板凳,要么赶回家让其家长管理。所以,说穿了,这不是哪个老师偶尔的个体行为,而是升学率为王的教育体制结出的恶果,是商潮荡涤下老师只认金钱的产物。因为哪所学校的升学率一上去,哪所学校的校长就会胸佩红花,手握红包,又是大会表扬,又是媒体宣传,甚至高升有望。而老师的补助、奖金及其他的各种福利就会滚滚而来。而一旦考得不好,升学率不高,则是领导不来,奖金不到,各种福利一边跑,社会地位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厚爱优秀生,歧视差等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的一位堂侄在当地一所省级示范高中读高三,因为父母均在外打工,疏于管教,从高二起我的这位堂侄就迷上了网吧,有时上课时也偷偷地跑去上网,成绩也直线下滑。进入高三后,他也很想努力学习,把成绩搞上去。但是,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有几次晚自习后,他又和同寝室的两名同学一起到网吧玩了几次。国庆节后,班主任就几次动员他自己回家复习。受堂兄之托,笔者几次到堂侄的班主任家帮助求情,但是,班主任却一直不松口。班主任的理由是:现在整个高中的课已上完,已经进入了系统复习阶段,我堂侄成绩不好,网瘾又大,不仅自己偷偷上网,有时还影响别人,最终会影响到班上高考的成绩。所以回家复习对班上、对他自己都是一大好事。无奈之下,我只好把班主任的说法转达给堂兄。为了节省路费,已经四年没有回家的堂兄一听,连忙停下工作,竟然从深圳坐飞机赶回,提着礼物到班主任家哀求。而班主任仍是坚持让孩子回家复习。最后在好说歹说并且父子两人分别写下保证书后,班主任才答应“留班察看”。
当时的那个情景让笔者终生难忘。而笔者一位同事本应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春节之后,老师就让其回家自我复习,理由也是成绩太差,还影响别人。这名孩子自从回家自我复习后,就认为受到了老师的歧视,被社会所抛弃,性情变得忧郁,性格变得自闭,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一天趁大人上班家中无人之机,到网吧上网时与几个“小混混”发生冲突,被打得开了颅,高考不能参加不说,到如今还在打官司。家长的精神也近于崩溃,仿佛一夜之间老去了10岁。
无论是从事理还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初中以下的孩子是国家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有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义父,学校也有因材施教的义务。当然,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好行为,老师完全有权力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教育,甚至批评、处罚,但是没有权力把学生赶出校门让其“回家自习”。
而读高中的孩子,其父母都是按照规定缴足了相应的费用的,既然学校收了费,收了人,也就是与学生家长达成了合同,如果孩子没有触犯法律、法规、没有达到开除学籍的程度,学校就必须按照规定向孩子提供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向孩子施与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岂能动不动就把孩子赶回家自习呢?当然,喜优恶差是人之常情,但是,教育毕竟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就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健全的人格,所以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有最大的爱心和耐心教育每一名在校学生。
这种动不动就把孩子赶回家自习的作法,其实质就是一种抛弃教育,它让孩子过早地经历了人间的势利、感受了社会的冷暖。使孩子产生了弱者就要受歧视,弱者就要被抛弃的观念,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智、健全的人格。也与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应该坚决反对、彻底废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7s8i8oo6htmf.html
上一篇:关于尊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