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合的爱

不适合的爱

姊儿散文2025-04-18 01:00:41
我总觉得自己是个矛盾综合体,许多东西明明知道不可为,可偏偏还是要去碰一鼻子灰,有些东西明明知道不适合自己,可偏偏就是喜欢,舍不下弃不得,就那么执拗地喜欢着。就拿民族风来说吧,我其实不适合穿民族风的衣服

我总觉得自己是个矛盾综合体,许多东西明明知道不可为,可偏偏还是要去碰一鼻子灰,有些东西明明知道不适合自己,可偏偏就是喜欢,舍不下弃不得,就那么执拗地喜欢着。就拿民族风来说吧,我其实不适合穿民族风的衣服,完全没有古典气质,根本衬不出民族风的味道,可我却那么喜欢,即使不能穿,就买来放着、就买来存着、就买来看看。只为心底的那一抹欢喜,拿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任性。
每每出去游玩,也是喜欢去那些有历史的地方,如北京的故宫我就进去了不下三次,每次都要留连到闭馆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一看到那些精致的雕刻、做工雕工绣工皆精美的物件、描绘得美轮美奂的壁画,心就像被注入了一股热血,心里的花儿便开了,静静的绽放在那些精雕细琢里。历史的年轮一圈又一圈,那些有着历史痕迹的城墙、地砖、屋檐、墙壁等即使蒙上了些许尘埃,在我心里一直都光鲜灿烂、隽永、神圣。
逛街的时候看到民族风的店铺,我必然是要进去的,不管买不买,一定会细细的看,轻轻的抚,觉得件件皆是精品,每件都有灵魂,每件都是最爱,经常是脑子一热就买了,不管回来穿不穿,用不用得上。遇上这种情况,只要我妹在旁边,她都要说一句,你就是个疯子。
除了民族风的衣服,我还收藏了好多民族风的零零碎碎,像钱包、耳环、挂饰、杯垫什么的,大多数是一年也不用一次,没事的时候在家就拿出来摆弄一番,挂到身上,在镜子里照照,满足一下自己心里的那一份欢喜。
我不知道这份喜欢是源自什么,也不知道是源于什么时候,真要追朔,可能是从很小就开始了吧,记得小时候跟奶奶睡,冬天冷,大多数的日子都是很晚起床,奶奶就坐在床上整理她的床头柜和抽屉,在靠近床的那个抽屉里,装着她的宝贝,是她的首饰和私己,一般是不让我们碰的,这个时候奶奶很温和,会跟我讲这些首饰的来历和故事,也会一件一件告诉我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途、怎么配戴,那时候似懂非懂,始终没有弄清楚那些首饰是怎么戴的,只是单纯的被那些精美的花纹和故事以及这些不常见的宝贝吸引,只好奇的睁大眼睛认真的看,嘴里问些听不懂的问题,伸手去轻轻触摸,就像能触摸到奶奶的过去一样。
奶奶心情好的时候,除了把那些平时不会配戴的首饰戴在自己身上,还会在我身上比划,说等我长大了,都给我。那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快点长大,最好是睡一觉醒来,就成了大人,现在我却那么怀念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奶奶的故事、思念童年的玩伴……人便是这样,小时候希望快点长大,长大之后又常常怀念过去。
奶奶的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地主家的童养媳,却被当成小姐养大,经历了民国政府、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到她以86之高齡与我们长久的作别。她的首饰不是价值特别高的金饰,而是一些雕工精致的银耳环,银项圈、银籫子,还有头上的插花,别在胸口衣襟上的链子,最不常见的便是那条长长的系围裙的银链子,围在脖子上的那部分,靠近胸口的两端分别饰以雕刻精致的花,什么花形我现在记不清楚,但小时候一见那些东西就两眼发直,觉得特别漂亮,特别珍贵,因为是奶奶的宝贝,就一直认为那便是古董,还神圣不可玷污,所以只有奶奶自己拿出来把玩的时候,我才能在边上看上一眼,从来不敢在奶奶不应允的情况下自己拿出来看,尽管奶奶的抽屉从不上锁。
可能从小我心里便有奶奶那套首饰作为美的标准,欢喜之心早就悄悄地种在了心底,只要一有土壤和水,便发芽开花。
也或者我的前世便是绣在某件衣服上的精致花朵、雕在某处门楣上的一朵祥云、刻在宫墙上的一个瑞兽。
今生只嗅到了一点前世的味道便心生欢喜、爱意蔓蔓……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