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海蝴蝶
曾经,也固执地以为,现代文字多了简易直白,却难能再植入古典的情感,古代文字那种激越中的隐忍、矜持背后的浓情,应该不是现代流行文字能坦然流露的。更以为,要将经典解说成精彩的通俗言语,不说要怎样进行研讨古
曾经,也固执地以为,现代文字多了简易直白,却难能再植入古典的情感,古代文字那种激越中的隐忍、矜持背后的浓情,应该不是现代流行文字能坦然流露的。更以为,要将经典解说成精彩的通俗言语,不说要怎样进行研讨古书的老学究,至少也应该是如余秋雨、于丹那样的教授,方能造就。可是,看了安意如的文字,才发觉自己的认识,近乎于一种残忍的偏见。在匆促的时间内,看了她的《人生只如初见》。那清雅淡泊却又至情至性的文字娓娓道来,如潺潺清泉在山涧自在地轻缓流淌,那样清冽幽静却又点点滴滴无不悄然润泽着一路,且一路轻松、一路释然。掩上书卷,那些让心铿然而动的言语依然在耳边轻柔回响:“何必可惜?昙花一现的惊艳,只要出现一次已经可以。荒芜的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因为静默,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如烟柳下的江南女子款款软言、字字指心,更恰如书的扉页上那朵浅粉色的荷默默然开放,却自有清香远远宜人。
在这样的感觉中,那本《人生只如初见》在手中的短暂拥有,竟然让心很有不甘。于是,迫不及待地到书轩再寻购来她的另一本书《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次,时间和空间都宽裕了许多。我却没有如看第一本那样争分夺秒,而是选择了在夜晚阅读。在做完了日间的所有事物,当可爱的孩子在我的身畔安然入眠后,我才轻轻拿出来,在安谧的夜色中静静地聆听着,聆听着安意如对纳那性德的《饮水词》的解读。每天看得不多,却看得很入心。一个多月的夜晚就这样过去了,安静却惬意。
解读古文的文章,也看过一些。学生时代学习《古代文学选集》的记忆是老师在讲义台上滔滔阔谈、口若悬河,在诺大的阶梯教室中的我们听来却是如同看书本上的注释那样艰涩遥远,知其华美却难愿深入领悟,只到要临考试时分才慌慌然抄来笔记大大背诵一番。回顾那段,真是惭愧,不该巴巴地荒废了时光。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也曾经潜心看过一些古文论著,感觉依然和从前大致相同。总觉那些精炼的古代文字总是带着深沉的凝练,解读也总是跟着高高在上而冰冷遥远。加之,自己的阅读,大多也都是因需而读,所以总不曾感觉熟识亲近。这也大抵因为自己读书不求甚解所致,余下的仍是惭愧。
可是,接触安意如这两本书,却让我对古典文字的解读有了新的感受。她独特的视角、清雅的文字,让人感觉一新。词,仍然是千百年前的那些词,却在她温婉细致的笔触中有了新的决口,那些深沉的情感、那些精炼的文字,透过那些曲折的历史故事,再经过她个性化的体悟将词人逶迤的情感历程述说得那么合情合理,读者自然也随文字在这样的思维进程中将词的意境轻松地了然和感悟。那些古远的文字,也变得有了色泽和温度。特别是她解读《饮水词》,感觉她不是在说词的本身,而似乎是已经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三百多年的风烟荡然无存,她,正与纳兰容若在花藤幽廊下,对坐,清谈。容若的悼念之恨、意如的清空领悟,都在氤氲花香中淡淡弥漫……正如安意如所解读的《蝶恋花》中说容若与昭君“绝色女子与绝代才子,隔世为知音”,或许,也正是暗语她与容若逾百年却无间的灵犀?
看着那空灵清透的如花文字,不禁有想了解作者的冲动。于是,到百度上去搜寻了一些相关介绍。才讶然发现,这心花无涯、笔触灵动的安意如,竟然是一位非中文专业毕业、年仅二十三岁的“八十后”文学新人,并且还是因幼患脑瘫而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不由得,从心底里生发出真切的钦佩之情。如此的年龄,却能将阻隔了历史烟尘的古诗词赏析得如此深切而粲然,如此的不幸,却能在文字中那么泰然冷静,丝毫也看不出笔者的些许自怨自艾!真的是,看文字的时候,我没有能想得到的。看她的博客名字:沧海蝴蝶。再看她在记者面前的平淡言语:“我残疾但我幸福。”看她坚持一个人独自四处旅行,从不因身体残疾而示弱。猛然懂得了她的博客名的含蕴:蝴蝶断翅,也当努力地飞过沧海。于是,我也不再埋怨“天妒红颜”,能够将磨难转变成为一种内敛的睿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安意如这样浅浅地述说着自己:“自我收敛,内心沉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如此地淡泊而不事张扬,却能在岁月的积攒中毫不浪费地沉淀出精湛的感悟,并且用笔流动地泻出,委实是我这样痴长若干年月却虚度年月的人该好好自察反省的了。是的,她正如蝶舞所言“安意如,就是那个,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都可以和你边走边谈的人。”
回味着她细腻真挚、优雅清丽的文字,恍然之中,似乎真的看见一只残破了翅膀的蝴蝶,正努力地在沧海上展翅,盈然飞翔。美丽,从容。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d54dsd5i0t0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