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菜散记
一日三餐,除了大米白面,人们最喜欢的恐怕就是蔬菜了。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看来这些美味佳肴还是少吃为妙。真正的当家菜还是我们菜园里长出的蔬菜。那绿的青菜,白的萝卜,黄的南瓜,佐以青椒葱蒜,调上麻
一日三餐,除了大米白面,人们最喜欢的恐怕就是蔬菜了。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看来这些美味佳肴还是少吃为妙。真正的当家菜还是我们菜园里长出的蔬菜。那绿的青菜,白的萝卜,黄的南瓜,佐以青椒葱蒜,调上麻油酱醋,不论你是凉拌还是热炒,那扑鼻的香气会使你食欲大增。“苔下韭,莲下藕”据说还是菜中的上品呢!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低指标,瓜菜代”的岁月里,蔬菜可不是今天用以佐餐的副品,那是聊以充饥的主食。蔬菜除了食用外,还可以供人欣赏。一年四季,春笋鲜嫩,黄瓜脆甜、辣椒火红、白菜肥壮……无不以其可餐秀色使人目悦神怡。萝卜顶着几匹长长的绿叶,像古代将军的帽缨;白色的豆角从木架上挂下来,像空中落下的瀑布;南瓜、冬瓜结出硕大的果实,在地上坐着、躺着,像穿着橙色或白色衣裙的娃娃。芹菜发出脉脉的香气,韭菜开出洁白的花朵,青翠欲滴,如玉似雪,无不显出蓬勃的生机。
种菜还是一项有趣的劳动。
“种菜如绣花”说的就是这个“趣”字。当然、其中也说明了种菜是个细致活,不可太性急。
我种菜就很细致,“地挖三遍,土细如面”。这是必定做到的,菜畦整得方方正正,有角有棱、平平展展,连地沟也要侍弄的整整齐齐。但我又是个急性子,挖地是一鼓作气,上粪不惜体力,种子撒在地里,一日三遍的去看。要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下去的种子,如种下了希望,充满诱人的魅力。过了三五天,看小苗出土露出鹅黄的嫩芽,继尔张开绿色的叶瓣,星星点点,万头攒动,齐刷刷的,充满着无限生机,又怎能不使人感到喜悦与欣慰?
我家的菜园在屋子东边的树林旁,不仅土地疏松、肥沃,浇水也很方便。林里有一条小水沟,水流不断。地干了,挑上几桶水,很快就浇了。不过这里的水可没有沧浪之水那样美,可以“濯足”“濯缨”,但浇菜还是十分适宜的。
我爱种菜不自今日始,早在孩提时代,我就常随母亲到菜园里干活,给菜苗除草、捉虫。看母亲脸上挂着汗珠,嘴角带着微笑,我心里也甜滋滋的。
上中学后,班里成立了菜园小组,我自报奋勇的担任了小组长,种菜的积极精神颇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因经验不足,技术欠缺也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我们种的西红柿的许多枝杈被人摘了,丢在地沟里,在艳阳下蔫蔫的躺着,我很气愤,就报告了老师。老师笑着说:“西红柿旺长,不打枝杈影响结果。”这下我明白了,原来种西红柿还得摘去疯长的枝杈。
还有一次,我们种的瓠子大丰收,摘了一大筐卖给了学校食堂。中午,食堂煮了一大盆瓠子卖给学生吃,结果全是苦的。学生气忿忿的骂炊事员,炊事员就找到我们发脾气,说我们卖给他们的是苦瓠子,我们觉得委屈,但又无话驳回。事件平息后,炊事班的老刘师傅告诉我们说:“瓠子藤不能弄破,弄破了结出的瓠子就会苦,而且一个苦瓠子可以使一锅菜变苦”。啊,原来是这样,虽然后来谁也没试验过,但再种瓠子时就格外小心,生怕弄破了藤子结出苦瓠子来。
总而言之,种菜劳动使我受益良多,不仅得到了实惠,同时学到了知识。“一亩园,十亩田”,种菜劳动的艰辛也使我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我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勤劳的习惯。让我深深体会到,种菜的乐趣不只在吃菜的时候,那劳动的汗水、那收获的果实,无不渗透着我的喜悦,渗透着我的欣慰。正因如此,我常走进菜园,呵护着我的幼苗、欣赏着我的“杰作”,观看着我那碧绿的菜畦……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5o848uouhm0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