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雾漫赏老君山

隔雾漫赏老君山

照曜散文2025-03-26 03:09:2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老君山因“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而出名。老君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东3公里,老君庙始建于北魏,铁椽铁瓦,以“铁顶”著称,有庙宇多处,古朴凝重,香火炽盛。2600多年前的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老君山因“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而出名。
老君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东3公里,老君庙始建于北魏,铁椽铁瓦,以“铁顶”著称,有庙宇多处,古朴凝重,香火炽盛。2600多年前的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选择此山归隐修炼,自然是很不凡的风水宝地了。它是八百里伏牛山主峰,顶峰玉皇顶海拔2197米,绵延逶迤,山势险峻,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老君山已开发景点100多处,是世界文化旅游胜地。文化繁厚,若要仔细欣赏,只怕一个月也走不出大山,无暇细赏。
老君山照壁长20米,高5.3米,正书“老君山”(用欧阳中石字),绕过照壁,背面书“老君山赋”,是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诗龙”谭杰做的诗词,刻满墙面,全文共七段,长达3896字,读来节奏铿锵,气势如虹,典故众多,寓意深刻。其遣词造句精美雅致,运韵造意巧妙玲珑,彰显了这座千古名山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巍乎!八百里伏牛,三鼎擎天。两千年经韵,五洲响传。大名赫赫,唐宗封冠。金殿煌煌,老庙聚仙。其脉茫茫兮,基连昆仑;其势渺渺兮,意接天山。其峰危危兮,峻赛五岳;其灵幽幽兮,魂通三关。白云悠悠,蹄尘漫漫系函谷;紫气冉冉,福光盈盈布百川。老子修道归隐地,千古灵秀一名山!
......
没有近前,开车直奔中天门。与高高的花岗岩铸造的天一阙门擦肩而过。
天一阙门由阙座、阙身、阙檐三部分组成。阙门是进山的标志,此阙门为三开门,三门喻示三界,道家认为,只有进了山门,跳出三界,才称得上真正的修道之士,因此山门也叫三门。阙门下面有两尊威武雄壮的神兽石——“貔貅”。传说它日聚世间瑞气,夜现祥和之光,可降妖伏魔,惩恶缉凶,还能避邪保平安,更能招财,升增财运。在风水上具有镇山门、聚财宝之作用。
从侧面看老子铜像,只见其掩映在绿树丛中,屹立于群山之间。只觉整体法身造型气势恢宏,巍峨壮观,雕刻线条遒劲简练,面部表情威严庄重,特别显眼的是他代表智慧高突的额头,一身的浩然正气。身披八卦道袍,内衣则是周朝守藏史之官服。长袖、须发似在随风飘动,一身仙风道骨之状。其右手捧着由竹筒而制的《道德经》一部,左手食指指天,似在教化众生,探索天地之真理,显得高深莫测,法力无边,令人肃然起敬。
没有来过,你就感受不到它的神秘与奇伟。
老君山乃“仙”“灵”之山,置身深山,总被它峰恋叠嶂、雄浑壮美、鬼斧神工、云雾飘渺的美景迷住。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赞曰:“天下名山、道教圣地、山景雄奇、生态完美。”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赵逊院士惊叹:“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峰林奇观!”
坐中灵索道上山,索道的下方是深不可测的大峡谷,时值金秋十月,峡谷内红叶招展,绿树苍翠,山石嶙峋,环山路在山腰间缭绕如带,此时都悠然飘至脚下,徒步两三个小时的登山路程现在化作了十分钟穿峰越雾悠闲观光。古人总是幻想自己能够腾云驾雾飞上九天,时隔两千多年的现代人不都做到了吗?
下了中灵索道,看见排队下山正要去乘索道的游客,无比拥挤,此时已是下午两点。
沿山路往上走没多远,到了中天门救苦殿洼,有老子骑青牛石雕,高3.8米,长4.5米,重18吨,香火炽盛。古色古香的中天门建筑,红柱蓝瓦,飞檐翘角,陡峭悠长的台阶,足有三四百级,直通青玄三帝庙,累得人额头冒汗,心虚腿软。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玉清之主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灵宝天尊,太清之主乃太上老君。这三清尊神是道教中、世界创造之初的大神,故号称三清道祖。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二人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如同到了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禁感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这就是《道德经》的由来。
长寿必有道,有道必有德,养生先养德是老子养生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看见有上山索道,就去坐索道。
那些上午登山下午下山的游客,有的穿夹克有的穿棉袄,都是来之前深入了解过这里的气候,有备而来的。我担心上了山会受冻。
老旧落伍的缆车吱吱呀呀,缓慢前行,给人一种怀旧的心境。
缆车里飘起一曲动听的轻音乐,丝竹管弦,高山流水,无限动情。时而听到人声嘈杂,原来车下两米深就是山径,游人如织,侃侃而谈,隔车即可见其影,闻其声。
在云水之畔,听袅袅清音,赏幽幽仙境。心随浓雾飘飞,万般皆抛下,相看两不厌,只有老君山。
天地日月,恒静无言。冥灵仙界,神秘飘渺。山如此高,鲜有人居。雨也会很多,很少有阳光普照的时候吧。想象着在这样飘渺的高山云雾中,神仙们过着与世隔绝的清修生活,自然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而那些常年生活在这云雾缭绕的大山里的隐人雅士,不是神仙是什么?
越往上行,云雾越浓,在眼前袅袅娜娜翩翩飞翔,此时,莽莽群山被淹没在雾海之中,风还把缆车微微晃动起来,下山的缆车甚至停运了。我拿出相机,拍着只有云雾的混沌天地。
谭杰在《老君山赋》中述:其险也,如华山之猿履;其姿也,似黄岳之层峦。其朦也,犹庐山之弥雾;其高也,盖泰山之齐天。
这时,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弥雾,感觉到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