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伟大的智者——叔本华

世界伟大的智者——叔本华

赤骥杂文2025-03-23 09:13:31
以前最爱叔本华,因为他的学说在所有的哲学家中独树一帜,因为他从不浓装艳抹、天花乱坠的和别的经院学者们讨论虚幻飘渺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和本体论。而是另起炉灶创立起自己的悲观主义人本哲学,一改昔日学者大而空
以前最爱叔本华,因为他的学说在所有的哲学家中独树一帜,因为他从不浓装艳抹、天花乱坠的和别的经院学者们讨论虚幻飘渺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和本体论。而是另起炉灶创立起自己的悲观主义人本哲学,一改昔日学者大而空洞、晦涩难懂的哲学论述弊端。舍弃哲学的二元甚至多元论,创立了专门研究人的行为、思想、动机、意识的一元论哲学。从而让哲学更加以亲民的姿态在商贾走卒之中流传开来,并且迅速在文学、艺术、美学之中结根生花。
叔本华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是尼采、克尔凯郭尔、弗洛伊德、甚至萨特的先师。以前读到叔本华的两句至理箴言,就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第一句是:“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真是醍醐灌顶,关于多年以来对人生存在意义的迷惑终于迎刃而解。没有什么比生命是一团欲望是最好的概括了,即使是意志、强权意志、力比多、食欲、性欲、求生欲和群居欲简而概之都是欲望。欲望无善恶,善恶的只是满足欲望的手段。
世人皆有欲望,很多人会以为对人来说最沟壑难填的欲望是对权力、财富孜孜不倦的追求,却往往忽略了一种最伪善、隐匿的欲望——名利。钱、权、名是每个人潜意识要达成的愿望,也是人集体无意识下人生意义的体现。可笑的是钱、权、名本身无善恶之分,可是有人偏偏把对钱、权的追求当做恶,把对名的追求当做善。
没什么不同的,钱、权、名都一样。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目的,实现自我价值与被别人认可的价值的一种手段,以此来享受即得的利益或以此为资本来支配事、物、人。古代贞妇有时也并不想保持贞洁,也无谓贞洁,想要一个好名声也许是害怕被沁猪笼,也许是看到其余的贞妇潜意识的都那样做自己不自觉的模仿。反正做贞妇比做水鬼强的多了,有人给立贞节排位,在家族中被奉若神明,可以因为自己贞妇的光环享受既得的利益。丢一得十没人不愿意。
还有古代的隐士不愿做官宦商贾就到山中隐居,像青鸟爱惜自己羽毛那样爱惜自己濯淤泥而不染的名声。怪得很,既然是隐居,居然还能让别人找的到,居然还能留传史书。这说明他们并不是无欲无求、甘心情愿的隐居,他们放不下自己的家人朋友,仍然幻想可以东山再起。还有他们最大的心愿都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者留得清白在人间,所以即使古代的中国是多么的地广人稀,他们总有法子让人知道自己隐居在何处,留名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欲望。一个人被贬官,又无盘缠经商,就去做隐士。可以被乡里邻人奉为上宾,可以被附庸风雅的地主土豪视为结交的对象,可以被才子举人奉为精神榜样。一个人什么都没有了,如此隐居比喝西北风可强百倍。还有更加山寨的终南捷径的隐居就不在谈论之列。
叔本华的意思是所谓幸福这种东西这种概念根本是没有的,因为愿望不满足便惹人痛苦,达到愿望只能带来餍足。人就像永动机那样在欲望的二元对立中钟摆,直至心脏停止摆动。如果不相信,想象自己极度饥饿和过度饕餮时的情景和感受。饿的半死的时候想象着肉香四溢的烧鹅、烤鸭,也许心里想着吃到这些东西是多么的让人幸福,多么的死而无憾。真的吃到的时候开始是狼吞虎咽,接着是胃胀,最后因为暴饮暴食会产生一种呕吐的餍足感,恨不得把吃到的东西全盘吐出。会觉得厌恶甚至还会想恶心死了,下次再也不吃这样的东西了。可是下次你再激动的大快朵颐烧鹅、烤鸭的时候,跟你刚熟识的人会以为你是第一次吃这些东西,可能连你自己都会这么觉得。
这就是欲望,人们因为欲望忘了以往的经验,忘了厌恶,忘了呕吐,忘了在做无意义的重复,丢失了记忆力。或许这正是个体得以保存,世界得以发展的原因吧。
一个普通家庭女孩子可能会为服装店一条昂贵流光溢彩的裙子神魂颠倒,然后那段时间她就是那个裙子,那个裙子就是她。她会倾尽全力,想尽所有去储蓄。盼星星盼月亮的,在白日梦和黑夜梦中拥有的。最后终于罄尽囊中积蓄得到了那条裙子,穿在身上犹如人和裙子合二为一,像是蹁跹在天国花园立的天使,像是跳跃在月光森林的精灵,抑或独舞在豪奢宫殿中的公主。会觉得自己漂亮是因为裙子,觉得别人都在看自己被自己吸引是因为裙子,觉得连天空都是新鲜清澈的也是因为裙子。裙子不下心玷污了一点衣角会心痛,朋友试穿会不安,戳穿了一丝小孔会流泪。可是随着裙子的光彩日渐褪去,自己的热情渐无,裙子便被无情的垫了箱底,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可能想起把老旧的裙子做成抹布可以废物再利用。谁还既得曾今的裙子是自己唯一的生命!
这个引申的裙子就是一切的欲望,可以是小孩的玩具,个人的必需品,个人奢侈品,可以是恋人、情人,可以是金钱、利益、名声、关系等一切欲望的特指。这是说明了凡人皆有欲望,有两类人:生理上的阳痿——太监;心理上的阳痿——和尚。想起他们很可笑,即使他们人为的心理的斩断了力比多的正常疏通途径成了一个禁欲者。但是太监总要在皇宫中找宫女做挂名夫妻,然后抱着一种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的想法去玩弄权势,祸国殃民。为什么和尚总要练一些铁布衫、金钟罩、降龙十八掌之类的硬气功来练,还要一刻不止的劈柴挑水,有事没事还总爱拿砖头拍自己的脑袋?不是简单的修行那么简单,让自己身体常常处在一种疲倦、受伤、虚脱状态可以有效的抑制力比多,而且这种循循渐进的硬气功练功术就是一种最有效的转移力比多的系统脱敏法。都说和尚无欲无求,无欲则刚,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和尚最大的欲望就是成佛,比你拿做个有钱人,活个一百二十岁的愿望胃口来得还大。可见越是让人觉得无欲无求的人的欲望说出来能让人吓得半死,不过世界上多一些总以为自己是救世主,总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的人,那多可爱,当然政治家除外。
叔本华还说: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低级的伴侣在一起俗不可耐的消磨时光。这没什么好说的,象叔本华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对那些耽于温胸酥膛、温被暖床、琼液美食的执侉子弟和少妇嗤之以鼻是没什么奇怪的,怪就怪在叔本华是把么的表里不一,他一生曾有过几次艳遇和桃色绯闻事件,而且一向在大饭店里吃得很好。就好像朱熹那样振臂高呼:“存天理,灭人欲!”可是自己小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