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到过的名人陵墓

我所到过的名人陵墓

昌狂散文2025-10-16 11:32:55
少年的时候,就想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人到中年,书读了很多,就开始走路。路走了很多,就感到自己真的喜欢走路。书里的东西太多理性,感觉走路更符合我的性格。坐在飞驰的火车上,从山东,到京沪,铁路旁边
少年的时候,就想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人到中年,书读了很多,就开始走路。路走了很多,就感到自己真的喜欢走路。书里的东西太多理性,感觉走路更符合我的性格。
坐在飞驰的火车上,从山东,到京沪,铁路旁边的田野里到处可见参差错落的墓塚,这在信奉入土为安的国人眼里,丝毫都不奇怪,可是却难免令那个叫做安娜的德国女人大发感慨了。平凡人的墓塚从眼前飞快地掠过,很快就淡漠在疲劳的视线里了,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名人的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名字早已经为我们所熟悉,站在他们的墓前,会不由地凭吊起一段历史或者一段情感,能够带给我们无限心灵的感慨。下面,我就以地点为顺序详谈。
一、北京。
1、毛主席纪念堂
北京从1994年起,我去过七次,从市内到西山,甚至2009年到了十渡。不知道毛主
席的纪念堂算不算陵墓,我一共去了两次。都是排了很长的队,才进去的。瞻仰了一下,就被后面的人流匆匆忙忙地挤出来。第一次,是94年,那时还没有恐怖分子。第二次是09年4月,感觉审查很严,从存包到搜身,身边就听到有人在大骂恐怖分子了。因为,去纪念堂排队用去了一上午,匆匆到了故宫的珍宝馆,已经关门了。
2、长陵和定陵
2000年,是我的灾年,心情很差,但我还是有足够的玩心,顺便去了长城和十三陵,
游了长陵和定陵地宫。长陵大殿的楠木柱子令人印象深刻,里面展览着神宗的宝贝。定陵的地宫,足够幽深,如果不是随了众人一起进去,一定会感到阴森恐怖。历史的错误,使我有幸看见了一个帝王的灵魂的宿所,但是那些因为狂热的好奇而打开了祖先陵墓的人,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结局呢。推荐大家看一本叫《风雪定陵》的书,里面有全部的答案。定陵的主人是一个足够斤两的情种,也是一个足够斤两的铁公鸡。据说他的母亲是一位贫雇农出身的宫女,神宗的遗传里大约就保留了母亲家过多小农思想的基因,所以才会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个爱财如命的皇帝。还有他与郑贵妃的爱情,以及无法兑现的爱情承诺,原来连皇帝也是不能总遂自己的心愿的。后悔当时没有买当年发掘定陵的光盘了,真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梁启超和孙传芳墓
梁启超睡在北京植物园,这个在网上研究北京植物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所以07年
秋天逛植物园时专门去看的。梁启超这个维新运动的名人,后来的保皇派,我其实知道的不多。反不如他建筑学家的儿子对我更有名。虽然课本上学过他少年中国的文章,总没有比看到梁思成站在天坛祈年殿的顶上的身姿,记忆来得深刻。这里原本是梁家购买的墓地,后来捐赠给了国家。我所知道的有关梁启超的事,还有他违心给徐志摩做证婚人,当众斥责徐陆二人:“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这故事,也只是让我想到梁是一个正人君子罢了。所以,绕墓欣赏了一圈,除了很欣赏墓碑的设计之外,并无太多感慨,很快就离开梁墓去卧佛寺了。前些日子,看中央10台讲述国家图书馆的片子,孤陋寡闻的我才知道,梁还当过国家图书馆的馆长,09年4月我在北海文津街的旧图书馆门前拍照片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当片子里面说,梁拿了自己的人寿保险单到银行做抵押,给自己的馆员开工资的时候,的确让我吃惊不小。要知道,这是我这个共产党员也不能达到的觉悟,抽屉里那张去年四川地震的特殊党费的收据,以后是再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看了。我马上后悔前年在梁的墓前因为我的无知所缺乏的敬意,如果以后再去植物园,一定要给他一个敬礼了。于是马上,找到他的网上纪念馆,恭敬地献花并上了香,这样才使自己平静了一些。
孙传芳当然是一个军阀,他的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应是五省联军的司令。而他当时的参谋长王庚,正是前面徐志摩新婚妻子陆小曼抛弃的前夫。早年西点毕业,也算是一个小军阀了,当知道自己妻子红杏出墙的时候,据说也是拔了手枪的,但是一个真正的人,理性总是会战胜感性的。比起王庚,四川的傻(四川话念哈)儿师长范绍增,就更值得敬佩,当傻儿把枪塞回枪套平静下来之后,他将自己的若干姨太太中移情的那个,认了义女,嫁给了那个胆大包天的小学校长,并陪嫁了5000大洋。思绪扯远了,拉回来孙传芳的墓前。孙传芳后来不肯当汉奸,一心事佛。希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不幸侠女替父报仇的枪响了,于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司令就真的西天接引了,这件事成为当时媒体的头条新闻,热闹了好一阵子。站在孙的墓前,想着他既生在乱世,难免会有着想做曹操的梦,但他毕竟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人。
4、高石之墓
七次进京,行路匆匆。第六次才去拜谒高石之墓。2000年,从西客站到六里桥,手里
掐着北京地图,看着陶然亭就近在咫尺,却是遗憾枉然,因为去涿州的车马上就要开了。记得在学校的时候,读石先生的散文集,读到她对君宇如诉如泣的怀念,如此刻骨铭心,令人心痛。从开始的拒绝,到为真情打动,再为对方伤心而死,绝对凄美感人,但现在看来却又绝对地残酷。从少年的时候,心里就记着这个哀伤的故事,中年的时候,才终于来到他们的墓前。2007年10月6日,这时正是北京一个秋季的黄昏,下着绵绵的秋雨。我恭敬地将小小的矢车菊,敬献给他们,并抱了次女与他们合影。但是,到了中年的我,想法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在我的观念里,我已经在反对石先生的这种殉情行为。生命毕竟只有一次,如果君宇地下有知,知道了,他一定会更加心痛,因为爱的宗旨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才对。现在猜想评梅一定是由于悲伤而患上了抑郁症,长期无法睡眠并且酗酒。但真情毕竟是真情,真情总会令人感动,真情的墓碑一定无畏岁月的风雨,因为后来会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会越来越多。存者且偷生,逝着长已矣,这才是真正人生的道理。想着,评梅应该坚强起来,忘记那伤痛,即使不能,也要顽强地将伤痛压抑在心底。等到若干年后,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墓前凭吊自己曾经刻骨铭心的爱人。也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个刻骨铭心的人。“我凄惨地发现,如果爱的不够刻骨铭心,不用忘情水(爱的解药)就可以忘记一切;如果爱的渗进骨髓,即使喝下忘情水,也总在经历千山万水后,又一次找回那些回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能让你忘记扎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