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台山行记
从北京出发的时候,艳阳高照,太阳格外热情地为我们送别,不过还好,客车上都有空调,我们便没有受到太多折磨。客车是鸣着喇叭带我们直奔山西的。一路行来,感受颇为深刻的就是路旁掩映在青翠下的高山峭壁、狭窄的山
从北京出发的时候,艳阳高照,太阳格外热情地为我们送别,不过还好,客车上都有空调,我们便没有受到太多折磨。客车是鸣着喇叭带我们直奔山西的。一路行来,感受颇为深刻的就是路旁掩映在青翠下的高山峭壁、狭窄的山路和路上来往不绝的运煤车。这并不宽阔的路犹如一个人的脉搏,而这脉搏里,也就流淌着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来到了一个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省份。这多少增加了我对山西的几分敬重。车到五台山区的时候,我们开始蜿蜒地向上爬,一路上悬崖峭壁处处可见。有时候,路就修在悬崖之上,大家都不停地称赞修路人的勇敢和智慧。我们在盘山路上绕行而上,夕阳一路追随,在我们前后左右时隐时现。山坡上枝繁叶茂地长满了北方常见的阔叶林,在夕阳之下,就像一片深浅不一的绿色海洋迎面扑进眼帘。满目绿色透出静谧与安然,格外地融洽在五台山这个神秘的世界里。
在这里,太阳落山格外早,不过山里依然光明。这时候,我们的车到达目的地圆缘宾馆。离京之前,活动组委会已经联系好了这个宾馆,他们对我们的日程安排的格外严密,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近乎完美的周详。我们便拿了钥匙只管到房间里住下就行了。到房间里,我放下沉重的行囊,迫不及待地拉开了窗帘。一层薄雾在窗外游走,窗纱上它的足迹点点晶莹。镇海塔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的故事在这薄雾中若隐若现。远处满山青翠,钟声便从这翠绿中袅袅传来。那山顶上的望佛亭张开八角飞檐翘首仰望周围的山峰。亭旁流雾如苏,行云似水,时有断续却永不歇止。我想:这应该是五台山最美的季节。
晚饭后,我到宾馆外散步,空气新鲜得直让人忍不住地深呼吸,路灯下的花儿依然争奇斗艳,身边触手可及的山峰已经掩身于这片安宁的夜色里默默不语。旅居于此,便真正感受到此夜此花此雾此云不同于我生命中的任何一个夏季,皆因这起伏飘缈的山峰,时而兀立,时而稳重,任时间和历史犹如流云般从身边擦过,却不从挽留。它冷眼看待帝王的剃度,也不拒绝艺人的出家。寄居在它身上的文化和历史弥久愈重,几多繁华与悲凉,它却总是逍遥自在。时光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亿万年,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生命艳羡不已,然而它笑容依然,用挺拔突兀的身体承载着这皈依文明的千年涅磐。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旅程。来到这个佛家圣地,我也心怀虔诚,然而我在那些琳琅满目的佛像雕塑前却很少驻足,真正让我更加留恋的是满目秀绿的风景。旅行中,我对景自乐的感受多与宋元时期的诗人元好问相似。元好问来到五台山的时候便是夏天,万木吐翠,深绿重重,那翠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直引得他赋诗六首为《台山杂咏》。这位曾因《雁邱词》中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而闻名千古的元好问徒步登上五台山,欣然写下了“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的诗句。若不是身临其境,却又如何真正感受到此诗此景之美?
我们随导游登至龙泉寺,其山不高但势之险,相互之间也得于搀扶照顾,才可以漫步于险阶烟霞之中。入寺之前,导游便请大家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来到这里观赏,才能真正明白佛门清静地的内涵。我非佛门信徒,或许无法参透其中玄妙的禅机,但那微笑间的智慧和语言里的哲学却也总能不断地让我顿悟:“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险阶之上便是龙泉寺的镇寺之宝龙门,此门是古人用汉白玉石精雕而成,上千之栩栩如生的雕龙绕梁盘栋,门梁之上祥云缭绕,其镂空之细致,雕琢之精美,艺术之高超让来往之人叹为观止。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又相继游览了显通寺、弥勒殿、镇海寺和普化寺。每个寺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都有一段段让人传颂的故事。
第二天早晨,我们离开五台山。我想起了普化寺门上一句对联:“青山寺后立,春来宜作千秋画;绿水门前流,风起好弹万古琴。”这对联已不知为何人所作,但五台山所有的诗情画意都在联中尽览无遗。我只是一个旅游者,并非朝圣至此的信徒,对于五台山真正的灵魂所在,我的想法与他们或许不同。在我看来,五台山的潇洒、闲情、大度与淡然才是真正的灵魂,或许这也是这幅对联的内涵所在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8uoioi7ig1tf.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