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耄耋 壮心不减

古稀耄耋 壮心不减

童幡散文2025-03-29 08:44:49
无论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当你踏进繁华的仙桃市区时,总会发现这样两位老人的身影。虽说他们都是退休干部,但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一个年过古稀,个子不算高,走起路来“噔噔噔”地直跑,聪明“绝顶
无论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当你踏进繁华的仙桃市区时,总会发现这样两位老人的身影。
虽说他们都是退休干部,但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一个年过古稀,个子不算高,走起路来“噔噔噔”地直跑,聪明“绝顶”的他,童颜鹤发,且额前有两道长长的眉须,他被誉为“都市新故事大王”;一个已到耄耋之年,中等身材,白皙的脸上,总是带着微微的笑意,和蔼可亲,肩上总斜挎个小包。他几十年如一日,驰骋文坛,成就显著,撰写故事一百多万字,是赫赫有名的故事大家。
也许你会问,功成名就、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还会有什么抱负啊?别急!只要你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你就会大吃一惊,为之震撼!近年来,为了弘扬国粹,发掘沔阳(仙桃市前身)民间文化,传承故事精髓,两位老人不顾体弱多病,劳心疲惫,积极参与仙桃市多家媒体组织的采风活动,并及时撰稿发表,引导文学爱好者入门长智。所到之处,众口皆碑!
自从进入2014秋,两位老人为传承民间故事文化精髓,又从长计议,劳力伤神。之后更是马不停蹄地奔忙于网络和线下活动之间。他俩带领一群老中青文学爱好者,几经周折建起沔州风群,当起了军师、导师,令人感动的是,夜以继日地备课,废寝忘食地讲座,一丝不苟地批改,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涂老患有严重的颈椎病,高血压,胆结石--但他从不计较这些慢性病,每当颈椎病发作时,老人家头晕脑胀,疼痛难忍,不是到医院打吊针加以治疗,就是贴膏药,服药丸,甚至每天用护颈器吊颈,总之想方设法缓解病情后就又继续操劳了。儿女们一再劝他:“爸爸,您都七旬又三的老者了,就别劳神劳力了!安享天伦吧!您还有几个十年啊?我们已经没有了妈妈,可再不能没有爸爸您了呀!--”朋友和徒弟们也都纷纷好言相劝:“涂老,您就听我们一句劝吧,累坏了,我们可就遭殃了!谁来指导我呀?”可他总是微笑着说:“谢谢关心!我没事,不是要命的病!过一阵就好!”他就是这么犟!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涂老的性格:“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好!”
肖老,同样患有严重的颈椎病,七截颈椎全部变形,因而导致脑神经难以正常工作,但精神始终不倒!你看他哪像80高龄的人啊?走路从不拄杖,说话铿锵有力,做事坚决果断,而又一丝不苟。凭着他当年那股革命热情,对党和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信念。每次线下活动,他总要配合涂老周密安排,认真筹划,具体落实,努力做到精讲多练,事半功倍,以确保多出精品,广育人才。从不以老卖老,功臣自居!对于一个电脑操作不太熟练的老人来说,令人感动的是,谁请他审稿,指点,他总是热情帮助,实在有问题时,他还把创作者邀约到他家去另开“小灶”--
就拿前不久的两次流潭公园的线下活动来说吧,两位老人每次都是风尘仆仆地提前到达目的地,等人到齐了,顾不得多喘气就言归正传,迅速进入了民间故事的一系列常识、写法、技巧的讲座中去--他们那认真细致,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讲解,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话般的文学天地,开启了我们混沌的灵魂,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欲望,更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群里有不少文友撰写故事的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胡青元,郑敏,彭金荣等几位中青年作家,新作不断,刊载连连,多次受到了文学爱好者的好评与赞赏!
这就是古稀耄耋的两位老者,一个叫涂明炎,一个肖作玉。他们是仙桃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文化艺术家,诗人,更是文化义工!他们是同道,是人梯,更是亲密伙伴!不求名利,不求回报,不求享乐,只求为民间艺术奇葩开遍仙桃大地而默默奉献!这就是他们的追求,这就是他们美丽的人生!在这里我只想用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概括两位尊师的高尚人格!愿这两朵江汉晚菊更加灿烂,永开不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