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游东莞

走马观花游东莞

遐迥散文2025-09-15 19:02:49
一东莞,珠江三角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进东莞市政广场,顿感大气磅礴,耳目一新。我为改革开放给东莞带来的变化而深深震撼!这里,果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遥遥领先于内地。陪同我参观游览的


东莞,珠江三角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进东莞市政广场,顿感大气磅礴,耳目一新。我为改革开放给东莞带来的变化而深深震撼!这里,果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遥遥领先于内地。
陪同我参观游览的小苏告诉我:市政广场所在的南城区是新城区,原来的老城在东城,范围小,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破旧,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年不断的拆迁改造建设,不仅老城变得焕然一新,而且城市规模扩大了好几倍;街道宽阔整洁,高楼鳞次栉比,满城花草满城香,一片绿荫一处景。
站在巨大的音乐喷泉水池边,远望市政大厦,仍感觉到它的高大雄伟;但比起广场上其它建筑物来,市政大楼只是大巫中的小巫。展览馆、国际会议中心、玉兰歌剧院、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座比一座建得豪华气派,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建筑规模,都说明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展示了古老而又年轻的东莞城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广场中心的红绸雕塑说明了一切。那雕塑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塑料?不锈钢?钢筋水泥?那固态坚硬冰冷物体塑成的红绸,远看就象真丝绸做成的一般,飘逸灵动,朝气蓬勃,象一条挥动的红绸在风中飘拂,象一团熊熊的火焰在天空燃烧,象一位身綴红妆的美少女在翩翩起舞。我到过许多城市的广场,看过那里的雕塑,大多以本地历史人物传说和革命斗争故事为题材,而东莞的建筑设计者们把这座城市的象征定格为一条舞动的红绸,的确是匠心独运,展示了东莞的年轻靓丽和青春活力。
东莞市政广场据说是亚洲最长的广场,南北长1400米,东西宽250米,超过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一个地级市的市政广场规模如此之大,会不会引起国人的非议?小苏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向我解释,东莞的领导和广场设计者们显然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他们利用建筑物把广场分隔成南北两部分,以鸿福路为界,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既使广场的整体性得到完美的统一,又体现了南北两部分各自的独立性。透过图书馆中间的空挡一眼望去,在广场的中轴线尽头,市政大楼与身后远处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遥遥相对,浑然一体。
这些庞然大物的建筑我不能一一进去参观,因为时间有限,我只选择了参观展览馆。馆内布展别具一格,声光电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都已用上,各个部分的展出内容介绍了东莞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重点展出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在各个方面发展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踏上一幅巨大的东莞地图,钢化玻璃下面是微缩的东莞山川河流、城市建筑模型,我感觉象坐在飞机上鸟瞰东莞大地,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巨大变化仿佛就发生在我的眼前。通过参观展览,我进一步了解了东莞,为东莞的发展奇迹深深感动,为东莞人民的幸福生活频频祝福。



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
早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就有林则徐禁鸦片烟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东莞的虎门。
走进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一部鸦片战争的近代史展现在我的眼前。林则徐塑像端坐在正对大门的高高的台基上,手摪胡须,两眼怒视前方,面对着英、美不法商人交出的二万多箱鸦片果断地下达了销毁的命令。大门左边的两口销烟池绿水盈盈,水面平静如镜,可那水底下分明翻滚着170年前的烈烟!
在林则徐的塑像下,我肃立默哀,垂首致敬,为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感到骄傲自豪。正是有了无数个象林则徐这样的优秀儿女,我们的祖国才能雄峙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强大。
离鸦片战争博物馆不远是海战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屈不挠作斗争的光辉历史。英、美不法商人的鸦片被销毁后,英国资产阶级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派出以义律为首的远征军侵略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1841年2月,英国侵略者企图从虎门海滩登陆,积极协助林则徐禁烟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指挥虎门砲台水师加强海口防务,设置木排铁练等障碍物,和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打退了他们的猖狂进攻。关天培坐镇靖远砲台亲自指挥,在这场惨烈的斗争中壮烈殉国。
随后,我们来到沙角砲台旧址。这里依山临海,绿树掩映,风景十分秀丽,如果不是那坚固的海防工事和锈迹斑斑的铁炮还在,根本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个硝烟弥漫、鲜血染红海水的战场。抚摸着那冰冷的铁炮,透过炮管伸出的垛口,了望辽阔的大海,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海战博物馆里油画上描绘的那个惨烈的海战场面,深感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虎门保卫战虽然胜利了,但由于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奉行屈辱求和的不抵抗政策,最后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终。从此,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中国人民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欺凌下屈辱地生活了一百多年!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段历史!



东莞城始建于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内涵丰富的嶺南文化,诞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优秀人物。陪同我参观的小苏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东莞古代的知名人士有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清朝道光年间江西按察使兼署理布政使张敬修、清末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近现代有抗日名将蒋光鼐,嶺南画派的创始人居廉、居巢、高剑父,举重冠军陈镜开……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东莞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纪念地。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江西按察使张敬修建造的可园。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历经十四年才完工,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园,是嶺南园林艺术的珍品。
可园面积虽然不大,但亭阁台榭、山水桥楼、厅轩堂院一应俱全,整个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廻环、疏密有至,风景十分优美。张敬修退休后,在可园研习琴棋书画、金石诗赋,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把嶺南画派的创始人居巢、居廉兄弟请到可园,在可园长期居住作画,发明了没骨撞水、敷粉勾画的花鸟技法,开创了嶺南画派的先河,并传艺授徒,培养了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知名画家。
在可园的曲径廻廊中倘佯,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快感。一处处精巧的建筑,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给我一阵阵艺术的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