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我,谁来承受因果报应
无我观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根本特征,也是趣向涅槃解脱的必不可少与核心之部分,无我的法义也是甚深复甚深,难为人明了的。由此乃至引发出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危机。这个危机并非是不相信果报的存在,而是对谁承受因果报应
无我观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根本特征,也是趣向涅槃解脱的必不可少与核心之部分,无我的法义也是甚深复甚深,难为人明了的。由此乃至引发出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危机。这个危机并非是不相信果报的存在,而是对谁承受因果报应的困惑。在佛教的民间信仰中,很多人都是为了有一个比较好的来生。这就有个前提,即今生之我与来生之我必须有内在的统一性才行。如果今生之我与来生之我完全不相关,那么这种信仰的危机就发生了。当然,这些都是站在一般人的心理上而言的,因为这种独立不变的我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整个自我感都是我执的错觉。这个假我的存在是相续的,今生与来生非一亦非异。但并非因为知道这些就能解除一般人心理上的困惑,因为他们对自我的执着是根深蒂固的。
在人们的心理,总认为生生世世之我都应该是同一个才行。但即使的确如此还是不够。因为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都有隔阴之迷,无法记忆自己的前世,以此类推,他们会想来生之我亦必不复记忆今生之我,那么生生世世的我之间究竟有何实际利害关系?即使我今生恶贯满盈,来生堕入地狱,但地狱里的我不记得今生的我,也就是说,地狱里的我与今生的我没有实际上的利害关系。再拿今生和前世来说吧,假如我前世是个努力行善积德的穷苦人,以致今生的我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但我完全不记得前世的我是怎样的,可以说与今生的我没有实际关系,而前世的我的确已经消失了。
由于这种困惑,已经信佛的人们对于因果报应的信仰亦将受到动摇,而许多享乐主义和现世主义者也因此认为自己不信佛是聪明的,修行更是自讨苦吃。他们想即使开悟证果也跟凡夫俗子并没有多少差别,通过世俗的生活方式,同样可以快乐的度过一生,虽然期间必不可少挫折和痛苦,但这些都是能够克服的。至于来世,届时那个我都不记得了,又与现在的我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有的佛教徒感慨如果人人都有宿命通那就好了,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里。就拿今生来说吧,即使我们记得自幼以来发生的所有事,我们依然可以说,20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并非完全同一的我,虽然20年前的我的行为与现在的我的处境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但20年前的那个自我感与如今的自我感却是面目全非了,所谓的我就是一种自我感,当这种自我感改变了,我也就改变了。现在承受因果报应的我可能已经不认识当年造业的我了!
生命就是如此奇怪,今天早上我干了一件坏事,我干这件事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我,而当时自我亦因此得到满足。到了晚上,我为自己干的那件坏事遭到了惩罚,感受到了痛苦。但早上的自我感已经消失,晚上的自我感只能感受到当下的我,与早上的那个我完全不搭架了。因为早上的我为了满足当时的自我,且知道实际上我并不会为此付出代价,因为付出代价的那个我并非现在的我,而是另一个已经改变的我。所以早上的我可以肆无忌惮。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们会把早晚的我看成同一个我,因为这期间的时间间隔并不很长,所以这种同一性的错觉也就非常强。然而面对来生,我们却可能是另一个态度。
其实这种问题是永远存在的,这并非佛教法义的不圆满,而是法界规律如此,而是众生迷惑之咎。对于今生没有解脱因缘的众生,他们总是有很多理由相信世俗生活要比修学佛法更好。地狱是恐吓不了他们的,事实也如此,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因果轮回虽然存在但确是没有承受主体的,所谓承受者亦不过是不断变化的因素之假合而已。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即使没有信仰的俗人,恪守基本的道德律亦是当下幸福的源泉。
究竟了义的佛法在这个世间只能是为少数人而准备的,包括本文在内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我见的产物,但我见的破除不是习惯世间思维的人能够想象的,他们无法想象,如果无我,那么现在的精进又有何意义?将来又是谁来享受涅槃的大乐?有人就把如来藏,真如,佛性,自性当成了实体,却不知那也不过是无我的方便说法,所谓自性即是无自性。
我们确实没有足够理由也决不可能说服一切世人修学佛法,因为真实的佛法必定只属于以真理为唯一追求者。但好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足够满足广大普通民间信仰者的精神需求并给予现世及来世有为法的利益,同时种下解脱的种子。所以不管任何程度者,只要真心学佛,皆不会空手而归。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uo4ss5652hgg.html
上一篇:说话·背后
下一篇:禁播《红问号》是什么样的问号?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