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诗说几句话
柏拉图说:“诗是不负责的宣传。”他认为,一篇诗作是以如何残忍的方式去征服一个读者,以如何的一种语言诱惑读者上当。闻一多说,这是极端的价值论者。不过,在他的价值论里,杜甫是一等诗人,李商隐是二等诗人……
柏拉图说:“诗是不负责的宣传。”他认为,一篇诗作是以如何残忍的方式去征服一个读者,以如何的一种语言诱惑读者上当。闻一多说,这是极端的价值论者。不过,在他的价值论里,杜甫是一等诗人,李商隐是二等诗人……
其实,都是他娘的偏见。我用个粗口。
诗就是诗,不是个任人打扮任人糟蹋的模特。今天国家危难,就要拿它出来,对着他说:“你要引导大众救亡图存!”明天海晏河清,万世太平,也要拿它出来,摸摸头说一句:“给咱来个《甜蜜蜜》。”
这是混蛋,是文化流氓。
总有人要拿诗跟一些社会问题纠缠不清,类似于靡靡之音这类的词语。这些人名曰爱诗,其实不过为了达到社会上的一些目的,无论这些目的的好坏。
其实诗的定义是什么?有太多人说不清,说不清的原因就是他们想把自己对于诗的偏见放进这段定义里面去,七嘴八舌讨论不清,最后碍于面子,谁也不好说了。诗就是一段带有韵律和节奏的文字,所谓韵文。诗的前身,还是民歌。歌曲自然要唱、要吟,这就一定要韵律、要节奏。这是诗的最基本定义。打油诗也算诗,本来就算诗,因为它有韵律,只不过内容并不那么朦胧,抒情并不那么婉转而已。朦胧和婉转,只是诗的特征,而不是定义。
有好些诗人,总是跟这条定义过不去。诗歌是否要有韵脚?很多人摇头说NO,NO。外国人说了,诗歌只要有节奏。
说好听的,这真是王七蛋他弟。
自己犯懒,写不出就说写不出,你老老实实练呗,肯下力气的人,第一写得出好诗,写得出真诗;第二,受人尊敬。
为什么诗人的名头总有人冒充?这跟仿造大学文凭是一个道理,谁都愿意在更高级的圈子里混。混可以,但是你要卖力气,要心诚,要下功夫。因为有人不下功夫,所以他把力气全卖到说古典诗人是“骸骨控”上了。不过是毁诗而已!!
外国人说。这是一个不能算理由的理由,前期的新诗,总跟外文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外文诗终究是外文诗。如果谁想把它当做中国人应当遵守的准则,谁就可以被称为汉奸。当然,也没有什么人这么说,我只是为了堵住某些小人的嘴。胡适和周作人那样的老一辈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是可以的,开创者难免借鉴,但后来的人仍然笃信这话,沿袭不用韵的传统,那就是故意的了。
无韵,则不为诗。没长脑子,则不为人。这是一个道理。早些年曾有人明目张胆地说,诗是女人,韵律是衣裙,就算没有了韵律,女人也还是女人。这是放狗屁!你让她光着上街呀?!而且这个比方是不成立的。韵律是诗的一部分,而不是诗的附加品。若诗是女人,则韵律可算做女人的胸部,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而诗的内容则是女人的胴体,承载了实际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幻想。
诗写作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是另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诗是不负责的宣传,这句话看上去对,但实则说错了。一切的语言、文字、艺术、行为,都可以叫做宣传。都是宣传。一切负责的宣传只有上帝他老人家能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做不到负责,干脆连话也不要说了,事也不要做了。因为有那么句话说“说的比唱的好听”。由此可见,说话是更加残忍的宣传。
意义其实更加显而易见。一个农民干活干累了,跑到田间地头上蹲着,吼两嗓子民歌,押了韵,这就是诗了。诗就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宣泄,总要有个对象,所以一首诗做出来,总要给人看的。只不过诗的文字是优美的,既然优美,就总有人愿意欣赏,愿意接受诗人的这种宣泄,诗人也乐得宣泄给人看,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后来诗的影响越来越大,真正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消费品,才有人愿意把它放到一个高度来评判,这是可以理解而不可以支持的。诗人在自我欣赏,同时也在宣传。
既然谈到了诗的意义,就不能不谈诗与受众的关系。刚刚说到诗是精神消费品,那么,只要让人赏心悦目,那就是优秀的诗。总有人说,诗有有毒的部分,也有没毒的部分……你才梅毒呢!诗写出来就叫诗,你管它好不好呢?一个人不招人待见,他就不是好人了?评价一首诗的价值,只能以它是否能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为标尺。因为诗就是精神的消费品,跟物质不沾边。抗战的时候《满江红》得到了极大的传颂,是因为它使人热血沸腾,给人的精神带来了极大的刺激,这就是好诗。李商隐爱写些感情上的事,写美了,人们内心里感觉到美,这是同样的价值,跟民族存亡不存亡,半点关系没有。你拿要求诗人的心去要求政府,拿辱骂诗人的心去辱骂当权者,那民族定然不会亡了,你不能捡软柿子捏。
闻先生说,诗的内容应当由批评家来引导。第一,批评家没处找。第二,就算找来了,批评家一样是看不懂诗的。一首看不懂的诗,无法给人带来任何精神的愉悦,所以说,现代伪诗人,无论你怎么说自己是哥,你也只是个传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诗,但凡有点文化的人,看懂了,能解出个大概意思来。随便拿一首现代诗来,我们读一遍,先问作者:“你要抒发什么情感??”等作者模棱两可地解释完一遍后,再说:“哦,好像是有这层意思!”我们不能这么读诗!!从本质上说,我们不能这么写诗!!
诗的确朦胧,朦胧美的确是诗的第一大美,月朦胧鸟朦胧,朦胧得连月和鸟都看不见了,分辨不出来了,还怎么朦胧,索性没有人去看月和鸟了嘛!
举了刚才古今对比的例子,就只能再说诗的发展。有人将诗的发展解释为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相互过渡,这还是受了社会情况的影响才信口胡说。诗的前身是民歌,后来有了《诗经》和《楚辞》,再后来便是汉乐府之流。《诗经》是脱离不开生产生活和人民疾苦的,那会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低下,无法糊口,赋税和征战也是百姓所痛苦的。诗人是各色人等,所以自然会产生对社会的抱怨,对阶级的抱怨,对征战的抱怨,这都是各种各样的诗。可以说,诗人忧心什么,什么内容的诗就会出现。
征战时期忧心物质生活的诗自然多些,但情感生活也不是一片空白。和平时期关心情感生活的诗一定多些,但也总有人吃不上饭。跟社会,个人主义都没关系,我们应该纵向地看诗。
当中国的国门打开以后,我们认识到了西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u475s5780ht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