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东坡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林语堂关于苏东坡,大多数人终究还是停留在对其诗情的仰望与仕途坎坷的感叹上,也或纠缠于野史的调侃小令,而于其人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林语堂
关于苏东坡,大多数人终究还是停留在对其诗情的仰望与仕途坎坷的感叹上,也或纠缠于野史的调侃小令,而于其人,后世总是一厢情愿地冠以无法直视的光环,把其丰富又极朴素的人生人为地阉割,其实,于当时之所以有了人人传诵的美名,与其生活地殷实铺垫及情感的丰沛不无关系,殊不知,纵观一生,最终成全其留世盛名的,大概不单单拥有的一个举世才情,还有亲情、友情、闲情。
一、亲情
论及亲情,苏东坡与其弟苏子由的情感,是外人无法擅自揣度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处世方式,却丝毫不阻碍两兄弟的情感深浓,那首颇为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就是苏东坡因为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有感而发,由此可见兄弟间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分,可以说,他们之间既是兄弟又是朋友,两种感情的糅合,更比一般的手足或是朋友来得亲切、来得深厚。两个人,一个豁达,一个缄默,一个乐观,一个感伤,如此的不同竟可以自然地完美结合在一起,小聚以悠闲、小别以诗往,彼此又常以“风雨对床”相约,醇厚的情谊在一叹一笑中绵长。
苏东坡,惯以吐之为快,看不惯的人与事,“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此等性格,不论朝代,为一小百姓或可平安一生,但大多也会被邻人所远,更何况身为官家之人,嘴上若没个把门的,没有一丝隐忍的功夫,十有八九政治前途终已,更何况还有把其视为肉刺的政敌终日眈眈左右,幸亏有了个内敛又及妥贴的弟弟,可以将心交与,苦闷之极后的倾诉,无顾虑的依赖,而弟弟理性地分析态势,智慧地真心劝阻,苏东坡从弟弟身上受益匪浅。
其实,兄弟两人性格的迥异,现在看来绝对是一种良性的互补,向来心直口快的苏东坡从弟弟那里,多少领悟到了一点隐忍的道理,而弟弟子由也多少感染了一点哥哥的乐观,月下把酒论时事,湖上快活聊家常,两兄弟一样的情深,而更多的则是弟弟对张扬不羁的哥哥的劝诫,据说,在苏东坡的监禁解除之后,弟弟子由用手紧紧捂住哥哥的嘴,用行动来告诉他以后要三缄其口,不要重蹈“祸从口出”的覆辙,而哥哥深切知道自己有“一向出言不慎”的恶疾,从弟弟理性的劝告中,也逐渐有所收敛。
试想,若子由也与苏东坡一样狂放戏谑,说话百无禁忌,后果该是何等忧虑,多亏有了如此沉郁、冷静的弟弟从旁一再提醒,认真帮其梳理时事,也随时充当可以宣泄的角落和可以把臂交心的人,若没了这样的弟弟,苏东坡该是怎样的彷徨。
对于两兄弟的感情,苏东坡自己也是最为看重和颇为骄傲,曾写诗“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来概述对弟弟的深情。
二、友情
豁达、豪饮兼具才华横溢,本身就是一个广交天下的招牌,再加上乐善好施、自然淳厚、真笃诚恳,更是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的引子,苏东坡的朋友很多很杂,至交也不少,不单纯是以文结友,还有很多政治上的朋友,当然,也不乏有先政敌后朋友的例子,也有寺庙僧人,坊间歌妓,民间老汉等,可见,苏东坡的朋友,众多,且于他眼里不分三六九等,一样的真诚对待,而朋友于他,也是赤诚以对,从中也得益良多。
政治上颇得欧阳修、张方平、司马光等人的赏识,也是一同作战的战友,与他们的关系,既是同僚又是师生同时也是朋友,苏东坡的一生,与这几位的交集很深,无论在文学还是政治、甚或人生,都得益很多,论其在政治上的坎坷与人生上的境遇,虽有赵匡胤“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庇护,但若没了这些朋友从中斡旋与保护,估计就不是坎坷那么简单了,想保全生命都非易事,哪来的闲工夫管什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啊!有了这样的前辈或是朋友在身边维护、相携、相知,终究是一场无法让后人仿效的幸事。
至于文学上的成就,虽关键于自身的素养和天分,但还是离不开与文学朋友们的切磋交流和彼此促进,朋友的众多,题材的广阔,快乐的聚会,频繁的书信及信手拈来的自得,都使他的文学之路更宽更顺更高远,若终日孤家寡人的自得其乐,远离人群,远离尘嚣,其作品无非是充斥着小忧小乐,无法引起世人的共鸣,更不会在坊间传唱流转,就因了有一众朋友的相拥,苏东坡的才情才有淋漓发挥的空间,视角更开阔,笔端更厚实,作品也更有张力和生命力,以至于,现在的人读其作品,仍然有一种忘却历史的豪情壮志,溢满心胸。
三、闲情
闲情并非如今的扯闲篇,闲情逸致是也,苏东坡的闲情涉猎甚广,除了喜醉酒斗诗文,还尤喜荒野赤足、闹市寻趣、湖上泛舟、深山探幽、酒肆放浪、寺庙戏僧,林林种种,其玩性浓,兴趣广,非常人可及。
因了对西湖的凝眸,才有了“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流传;
因了爱追古,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烈与旷达;
也因了喜众乐乐,才有了“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的小调;
等等……
事实证明,确实因了其众多闲情,才有了后世的佳句及韵事的流传。苏东坡的随性而发,全不顾对面是高官还是村野,是和尚还是歌妓,无不敞开心扉,他可以退左右,一人独自与小僧借椅坦胸酣睡;可以大堂之上正襟危坐,却无限同情因新法遭遇牢狱之灾的百姓;可以滔滔雄辩于政敌;也可以不正经地作弄老方丈;可以一面享受着佳人的脂粉与琵琶,却又晓之以理地劝歌妓从良,把世人但凡可以追逐可以沾染的乐趣,无不收纳,也或可说是来者不拒,但却可以做到自有清凉在心间,更妙的是,其所涉猎的闲情大都把玩得像模像样,一方面享受了闲情的乐趣,而另一方面,闲情也因他而鲜活,漫观一生,可知其把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深情,对朋友的赤诚,对百姓的顾怜,无不酣畅地抖落于其诸多闲情中,而形于文字赋于诗词。
当然,闲情不只让他快乐,让他才情激越,更为重要的是,因有了众多闲情,他才能在遭受政敌无情打击后苟活,以闲情来分散精神的折磨和压力,以闲情排遣心中的郁闷和忧伤,也以闲情捱过境遇的阴暗和苦痛。
其实,苏东坡的情又何止这寥寥几字?如此至刚至情之人,活得虽不通达但却丰富,爱人之心、怜人之意与其人生相随。
闲话至此,真的无法用笨拙的言语来准确地形容苏东坡这个人,又深恐词不达意,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du444iu82t3g.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