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号杂谈

名号杂谈

误恩杂文2025-04-01 09:04:01
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的爱人已改名为玛莉,你还会赠她一首菩萨蛮吗?是的,诗人就是敏锐,一个名字的改动,意境全无不说,原先那份美好的感觉与想象也便荡然无存。汉字,真的是字字见情,处处有意呀。
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的爱人已改名为玛莉,你还会赠她一首菩萨蛮吗?是的,诗人就是敏锐,一个名字的改动,意境全无不说,原先那份美好的感觉与想象也便荡然无存。汉字,真的是字字见情,处处有意呀。
记得上课给学生讲字词的时候,常会说到这一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动传神的,由音形义和理几者结合而成的一个简单的汉字,包含着无限的意韵,给人以丰富的感受,让人想像无限,由此而形成的文学,那更是文化史上罕见的一大绝妙艺术,特别如那四六对仗句,整齐别致的对联,轻巧优美的小令,琅琅上口、百转千绕的诗词曲赋歌吟,及各地异彩纷显、五花八门的方言、俗语、谚语、谒后语等,更是人类发展历史的一大瑰丽珍宝。比如,一个“曼”字,那份特别的曲美与高雅跃然眼前,再配以一个“玉”字,就平添了几分圣洁与纯净。于是,“张曼玉”三个字一出现,无论是耳边还是眼前,绝对是一位气度卓越不凡、超脱世尘的圣洁美女形像。同理,一个“婉”字,像雾一般的轻纱能包藏下天下所有的温柔、善意与爱怜,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向你透露着一丝丝的脉脉之情。再看另一类型的,“彪”,光看外形,你的心里就有了一个高大、威严的形像,几分的害怕、几分的敬畏自然产生,那比老虎还要凶狠的目光会直刺你的内心。而那个“淫”字,一看就心生万般丑恶,不堪入目之情境与人事便怎么也挥之不去了。如果把相关的字连在一起,那基本上天下所有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在的关联与深藏其中的深遂哲理、智慧便一一毕现,惟妙惟肖了。如什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啥叫千古名句?啥叫优美文化?啥叫感天地之神灵而现万物之妙?这便是。故有,“蒼頡造字,夜有鬼哭”一说。而其他再悠久美好的语言,也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便是汉字无穷的魅力,更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内涵所在,也是中华文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有如此神妙的表形、达意的文字体系诞生,好多不凡之人便开始大胆地应用并进行各类的艺术创造了。首先便要为自己取个特别的名号的。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姓名字号几者组合起来,清纯高洁,才华出众,脱俗超凡之神态毕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目光远大,心胸宽广,平民常态之神形顿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潇洒大方,典雅风韵,谦和平正之神情浑然相一。再看:柳宗元,王夫之,谢灵运,阎立本、鱼玄机,纳兰容若,王守仁,韩昌黎、韩退之,陆游、务观、陆放翁,岳飞、鹏举、武穆,曹霑、梦阮、雪芹,白居易、白乐天,蒲松龄、蒲留仙,欧阳予倩、立袁、南杰、莲笙、兰客,毛泽东、毛润之……如果把所有的名与号及谥号等等全部放一起研究,细细品味,那简直是一部色彩斑澜、个性显明、丰富多姿的文化艺术画卷。单就一套姓氏名字号的小小体系,便可看出中华几千年历史所具有的文化风味及深厚意蕴,更遑论其他了。
而与我大中华同宗同根的那个小小的邻国,光看那姓,就让人心生出十八辈子的不爽,什么三本太一郞、猪头五十三、犬肥原上……这是姓氏吗?名字吗?这能看出这个民族的什么来?一看就是个不三不四的杂种,或与动物相交觏生下的贱货。而就这,也才是到了十七世纪明治维新时,这帮东东才醒悟过来,想要有个名号了,于是,见狗就起个狗名,见狼就叫个狼号什么的。再看他们那文字,先还有点汉字的影子,后来自觉长大了,成人了,便数典忘宗了,就自己来造字了,而造出来的那七拐八折像蝌蚪虫子一样的东西叫字吗?像形不是,表意不成,音韵没有,构词僵硬,表述死板,一说出来,笨涩拙艰,真如狼嚎鬼哭一般,优美起伏、变化多姿的韵律更是听不到一丝影子。
再看西方诸民族的语言,要数英语的历史悠久优美动人了,但还是无法与精美绝伦的汉语相媲美,就如“媲美”这两字,英语怎么说?“rival”还是“tocompetewith”?准确地表达了汉语的原意了吗?其表达的简炼与相应的典故内涵等,英语能达到吗?法语、德语呢?还有汉语里无穷无尽、表意特别的成语,如“白驹过隙”“春秋笔法”“守株待兔”等,分别译为“fleetasawhitepony‘sshadowflashingpastacrevice”、“autumnandspringstyle”“standbyastumpwaitingformoreharestocomeandclashthemselvesagainstit”可以吗?准确吗?麻烦不?更不要说那些偏僻的如“皮里阳秋”“千万买邻”“一夔已足”之类的了。成语高妙神奇的艺术表现力是其他语言绝对不可比及的。这便是文化的独特性、体系性与不可复制的特性。不知乍,一看到通篇中文里进来这么几个外文,我的心里就感觉不舒服,如小米堆里掺入了砂子。
语言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个民族发展前行时的印记,更是上一个时代留给下一个时代无形的珍品,它凝结了几千万生命无尽的心血与智慧,没有了它,真的不敢想像一个社会如何向前迈进,一个(或多个)民族会如何凝集在一起,和睦努力地发展经济,幸福地生活。另一方面,世界上的各种语言,自有其特色,可以相互借鉴,却绝不可相互替代,否则,便是狗皮贴在了羊身上,象腿装在了鹤肚下。
当年,西方文化涌入东方大地时,好多外来的新名词也随之而出现,也实是让古老的民族为之一惊,但随即,便有博学之士的先驱者出面,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翻译,于是,一系列新的名词便出现了,如“沙发”、“咖啡”、“坦克”、“科学与实验”“美利坚合众国”、“英吉利海峡”、“德意志联帮”、“荷兰”等等,因为翻泽得既符合原文之意,又体现了中文之音韵,琅琅上口,简要明了,同时还有无限的美感,不久便被社会大众承认,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东西。语言就是如此地进行着有机的交流。虽然,仅有的几个外来单词,是根本改换不了原来那一种语言与文化的本质的,但每种语言都有它的整体性、纯洁性与系统的音韵性,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