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婚姻出现问题
邻居朋友家的婚姻总是出现问题,各几日就夜半吵闹不休。我闻听后(北京楼房不隔音,不怪我)便不请自去,登门劝导。劝得一头雾水,连自己都不知所云时,猫身回家。经常也是他们转身再来致歉,因为在我回来后我家的动
邻居朋友家的婚姻总是出现问题,各几日就夜半吵闹不休。我闻听后(北京楼房不隔音,不怪我)便不请自去,登门劝导。劝得一头雾水,连自己都不知所云时,猫身回家。经常也是他们转身再来致歉,因为在我回来后我家的动静儿也开始大了。为什么婚姻出现问题。首先看看什么是婚姻。《说文解字》里:婚,指女家;姻,指婿家。那么两个不同的家庭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家庭就是婚姻了。说到这问题也就出现了。社会中的每个家庭都有他独立的一面存在。对于一个在家庭里出生长大的人来说,他(她)要经受所有这个家庭给他(她)的影响与教育。这里要包括父母的做事行为、处世特点、及父母彼此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配合。这直接影响到这个人今后对待男人与女人、爸爸与妈妈、丈夫与妻子、社会与家庭等诸多概念理解的定格。觉得好,便完全努力的效仿;觉得不好便完全推翻,推翻标准便是反其道而行之了。这诸多因素便从自己的家庭里带到了一个新家庭中去拷贝或实践。没错,问题就此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拷贝或是两种不同的实践要共融在一起,出现排异反应的几率就很大了。那么降低排异反应的办法也许就推断出来了,那就是老人们经常说的“门当户对”。我们经常会把一些民间俗语也理解的通俗,这是个错误,是辱没祖宗的功德。因为民间俗语的表达方式是便于流传的,但如果剖析它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甚至说就是真理。就说“门当户对”一词,它所包含的内容有:这个家庭成员的组合、信仰、礼教、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作风、爱好、文化程度、文明程度、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背景、生活背景、生存条件、家族人口及关系……(憋死我了)。这些内容因素或条件匹配的越多,才越能满足“门当户对”。是的,很难!还有,这里不是简单的大官儿家就找大官儿家,农民家就找农民家那么刻意的组合就算成功。我的一个朋友出生成长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最后的婚姻结合是找了一个山东老区的小伙子。小伙子的父母都不识字,但他们的结合后来验证是很成功的。我想原因在于小伙子的家庭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崇尚知识,懂得礼教,他们两家人的世界观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句俗话、谚语是要我们去揣摩推敲并加以运用的。也许正如小说里的武林秘籍所述:密宗三十六,一招天下行。所以我们不仅要回想那些诸如“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该井里死河里死不了”等等老人们嘴里经常絮叨的“武林秘籍”了。
说回来,既然门当户对不是那么好找或是没找到就组合了婚姻,我们又该怎么看待呢?(写到此处心里冒出一句著名哲学家的至理名言:爱死死,爱活活吧。)浏览一下我们周围的情景吧,(好的不提了)哭的、闹的、打的、寻死的、上吊的、害命的、离婚的、分居的、婚外恋的、养二奶的、一夜情的……(又憋死我了)。总结起来就是抗争与逃避。面对抗争与逃避,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讯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人们的思想仅局限于儒道,行为仅局限于耕织,他们基本上能做到门当户对,因为他们的思想来源较为统一,没有太多的思潮冲击;他们的文化较为统一,没有太新的理念刺激;他们的生活条件较为统一,没有太纷杂的物质诱惑。诸如这些是我们现代人无法也不必去强求的,因为社会就是进步了。我们就得看书看报看电视,上网聊天写博客,约会送花送惊喜,制造浪漫显时尚。这些现代因素给所有家庭提供了比较、考验与选择,问题产生了……
婚姻,现代的婚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维系与挣扎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社会万变都离不开我们自身最终的看法与态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看法与态度的统一首先来自于交流。交流的统一首先来自于彼此能够听懂。事情突然变得简单起来,那就是找一个能听懂话的人成立家庭才好。但是我们深想起来,彼此能听懂、读懂肯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其次,我们要做到中庸一些,试图去更广泛的接受与理解世间万物的存在理由。当我们尽量不去本位主义的,刻意维护与强调我们自小所接受家庭模式教育的时候,我们就能无我忘我的找到一个大家庭。一切变得释然了,因为无论我们这样做能够得到多少,起码我们这样是改变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自小就去接受来自于大社会大家庭的教育,用中庸的作为教育告诉孩子:生活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就是理解,理解就是忘记自以为是的正确答案。
理解方有大爱,己之大爱容天下,天下方能大爱容于己。
(不写了,老婆说我给家里的第三只猫梳理的不好。向我这冲过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5ui7iis820mt.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