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的灵魂生如莲花——《大地之灯》书评
七堇年,原名赵勤,当她写下这部小说时,年仅19岁。对她我早有耳闻,匆匆的翻阅过她的几篇短篇,以为这本书也仅仅是一些浅淡的游记,倾听着心灵的哭诉,诉说着青春的消逝罢了。拿到这本书,典雅洁净的封面,绚烂盛
七堇年,原名赵勤,当她写下这部小说时,年仅19岁。对她我早有耳闻,匆匆的翻阅过她的几篇短篇,以为这本书也仅仅是一些浅淡的游记,倾听着心灵的哭诉,诉说着青春的消逝罢了。拿到这本书,典雅洁净的封面,绚烂盛开的莲花,让我眼前一亮,如此脱俗的风格,让我隐隐的产生一丝期望。我翻开书,看到安波舜老师给她做的序言,三行显目的黑体大字赫然引入眼帘“小女子对大地的刚性拥抱碰上了村上的,形而上学的心脏绝对真理的凸显,预示着严肃文学的隔代复苏。”我一看就晕了,不知所云,形而上学?严肃文学?一整篇序似懂非懂,说其笔力有着莫言早期小说的俊美和单纯,张抗抗小说主人公的影像,铁凝小说中那种心灵救赎。
于是我在期待与不解中开始了阅读。第一章,以青藏高原上的青卓仑草原为背景引出了第一个主人公卡桑,如同进入了另一个遥远的世界,一个迥异的地域文化。安波舜说:“本书中少女卡桑成长的残酷经历和高原藏区的绮丽诡秘,寂静,冷,天葬,诵经,高高的山,不动的云,慌乱纯真的眼神和抿着嘴角的忍,都有着莫言早期小说的俊美和单纯。”
也许是对于神秘而陌生的青藏高原的向往,那诵经的虔诚、秃鹰的诡秘、蓝天白云的纯净、雪峰的峻峭,无不深深的吸引着我。而更让我震惊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肤浅的止步于风景浅尝辄止的描写,更深入到了灵魂与生命的刻画,带上了宗教的神秘色彩。
“所以卡桑,你要记住。我们的肉体永远都只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才能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我静静的沉浸在这种虔诚的寂静之中,感受着时间滴滴答答的流逝,仿佛看到了灵魂的圣洁与不可侵犯,看到了善的种子生根发芽。在文学被商业化所席卷的如今,太多的文字过于肤浅和流于世俗,华丽而空洞的文字炫耀着技巧,雷同而恶俗的情节展示的麻木。少有人能够真正的将笔触深入到人的内心,反省、思索、忏悔、改过,而她做到了,对灵魂的崇拜,对善的信仰,对苦难的包容,对人生的悲悯,这种人生态度让我们感到心灵的震撼。
小四说:“很难定义这一本小说是属于哪一个年代,哪一个人群,甚至出自哪一个人之手。”随着第一章的戛然而止,第二章开篇便再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喧闹,第二个主人公简生出场,写他父辈一代的艰辛,写他一路的成长,在这两代人的命运纠葛中,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整个时代的变化与无奈。
简生的父辈是70年代南方浪漫知青,有着在北大荒的痛苦经历和荒诞爱情,这一19岁小女子的笔触,竟然将70年代北大荒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刻画的如此真实,让我敬佩无言。她刚性的笔触真实的再现了这老三届人们与当代新一代青年思维的矛盾和冲突,这矛盾刻画的不留痕迹但针锋相对,当我曾尝试着去写这些尖锐的矛盾时,才恍然发现要恰如其分的做好这一点有多么的困难。
“人的命途就是用一生的时间绕着一面湖泊散步。从一个起点的港口离开,走过一圈被风景点缀的路,最终回到那个港口。”她宁静而又安详的诉说,努力的试图将我们带入那个年代,这已不再说关乎青春的无病呻吟,她的笔触已深入到时代的深处,即使那里血肉淋漓,她也毫不畏惧的勇敢表现。
简生的爸爸与妈妈的决裂,是父辈们那个时代苦难的缩影,父亲简卫东人格的分裂是一步一步时代变化的痕迹,妈妈素青对年幼简生的爱与影响,亦让我思考社会这个复杂的调色盘,是如何将单纯的色彩调的浓烈而又复杂。当简生的母亲将一纸遗书交给他时,一切现实中的无奈与残酷展现在他眼前,一切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平静的上演,我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有太多是我们想不到的,而一切的出乎意料似乎又来的理所当然。
安波舜说:“不知道这个小女子为什么出手就摆脱了少女迷蒙的情怀和脂粉,跳出了无病呻吟的伤逝窠臼,胸怀里居然盛得下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背景、时代苦难,以男子汉少有的刚性拥抱和叙事风格,直面冷对所有的死亡、痛苦、疾病和神启,从不回避。勇敢的伸出笔触踏过去,并且超越,不是每个作者都敢于尝试的。”
一开始,真的以为是属于以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青春伤逝文学一类,文笔华丽却无病呻吟、青春尚在便悼念青春,给人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然而令我惊讶的是,这本书并非如此的浅显而不堪一击,发现这样一本精致而又厚重的书令我欣喜,其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也让我敬佩并且深思。
看完整本书我再全面审视它,它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比如,我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章节间的断裂,双线索的思路是个很好的手法,但如何让这两条线索顺其自然的发展到一起,作者还需多下些功夫,文气的一脉相承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我在想小小年纪的作者,也就是长我二三岁罢了,虽然真心佩服她这个年纪就能出书且不烂俗,但还是有些怀疑,尤其是对青藏高原的那些描写,她真的去过那里吗?她真的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吗?那里是否真的如同她所描绘的一般呢?描绘神秘西藏的文章太多,我自己也曾写过,但只是臆想罢了,又有多少是真正感受并深入了解过的呢?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可以接受这部作品,我看的出其中的付出与努力,她已经尽力的将自己有生以来的人生感悟、所见所闻全部融入其中,其中也可以看得到她自己的暗影,算是给她前18年生命一个总结了。这本书时间上从知青年代到现今社会,空间上包含异域风情的青藏高原,偏僻的小兴安岭农村,南方小城,炎热的尼泊尔和现代化的都城,对于一个19岁的女子来说,能构架如此广阔的时空及人事变迁已经非常不错,何以要求的如此严苛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lod678uu8522f.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