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节及其他

关于教师节及其他

俗姓杂文2025-03-30 03:08:40
尽管走下讲台,离开教育,不觉间已有十年了,但总是惦记教育,总想说说教育。 就说教师节吧。年年教师节,岁岁苦教师。今年教师节,有媒体云:中央电视台播出了2011年教师节晚会《美丽心灵――献给老师的歌》,
尽管走下讲台,离开教育,不觉间已有十年了,但总是惦记教育,总想说说教育。 就说教师节吧。年年教师节,岁岁苦教师。今年教师节,有媒体云:中央电视台播出了2011年教师节晚会《美丽心灵――献给老师的歌》,为教师节献了一份厚礼。呵呵,看过这台晚会后,自有感动之处,不予多言。然有伤人之处,即有多言。
其一,不知曹瑾老师在九泉之下,有何想法?没日没夜,忍着病痛工作的时候,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到了病入膏肓,进了医院,上了病床,甚至看见死神向她招手的时候,领导来了,记者来了,所有应该来的不应该来的都来了。最后,抱憾离世,阴阳两隔,突然间,这个领导看望她了,那个领导惦记她了,这家媒体关注她了,那家媒体报道她了,上了报,上了网,上了电视,迅速成名,家喻户晓。于是曹瑾老师很快又成为教师群体中已经逝去的优秀教师代表,很快成为教师群体中的又一个悲剧代表!设想,如果清纯、美丽的曹瑾老师身体无恙,尽心教育,悉心育人,默默无闻,能否一夜走红,闻达天下?能否被称为“最美乡村女教师”?其可悲?可叹?其实,国人尽知,当前中国教育问题重重,理念不优,措施不实,方法不当,前景堪忧。所以,不要总是把这些可怜的老师拿着作为遮羞布,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遮遮掩掩,朦朦胧胧。请直面教育,正视问题,正面的典型自然要宣传,方面的积弊更是要解决!只有把我们的教育抓实,抓好,让国民满意,令世界侧目,方才对得起那些劳累成疾、英年早逝的老师英魂。
其二,不知我等国民在看过晚会之后,有何想法?应该不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意见建议,其实以前就有人提出来了,不要再拿已经逝去的老师说事了,不要再拿已经逝去的老师当幌子,不要再拿已经逝去的老师“被教育”那些活着的老师了,更不要再拿已经逝去的老师愚弄我们的国民了。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抓住一个得了绝症英年早逝的个别老师,大肆宣传,大做文章,大声唏嘘,大赚眼泪,拿悲剧当话资;不如认认真真关注整个工作一直辛苦待遇一直低下环境一直恶劣的教师群体,拿出真心,拿出行动,将做法写入法规,将经费列入预算,将关心变为行动,定期为他们开展全面体检,尽量避免悲剧。说到这里,我想肯定有人会说,说得好听,站着说话不腰疼,给教师体检,钱在哪里?那我也会说,如果实在经费紧张了,那就少建几个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那就迟修几年豪华阔气的楼堂馆所,那就少搞几次修了拆、拆了修的“GDP”工程,那就少抽几包高档烟,少喝几瓶高档酒,少吃几桌高档佳肴,筹不出大钱,能筹得小钱吧?谁都知道,捧得越高,摔得越重。老师也是凡夫俗子,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也食人间烟火,更何况这是软绵绵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虚虚套套,如何称得上“为教师节献了一份厚礼”?与其“为教师节献了一份厚礼”,不如为广大教师献上一份厚礼:每年的教师节前夕,就像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样,宣布推出一项实实在在,看得见、摸的着的惠教措施,让这个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厚礼”温暖广大教师的“美丽心灵”。果能这样,每年教师节不搞这么感人、隆重的晚会也罢。我们没有设立“农民节”,天下苍生,不是也在辛苦劳作么?
其三,不知我们的高层决策者,是怎么想的?当前教育工作,唯“两基”迎“国检”大矣。上下动员,全体参与,轰轰烈烈,加班加点,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特别是“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补记授课教案,补填文盲档案,补写文盲作业,青壮年文盲一时间热了起来,农村的一些基本识字的青壮年包括中年农民一时间成了香饽饽,被乡上、村上召集了去,好言相劝,好言相教,上面来人检查问起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不能那样说,一定要说好,不能泡了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是炮制文字资料,大搞文字游戏,忙的不亦累乎,干得何其认真!我作壁上观,觉得甚是可笑。不知对于那些中青年的文盲,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这样的扫盲教育,有何实质意义?这到底是一种思想上的改造,知识上的补缺,还是一种骚扰,一种过场?殊不知,当前信息畅达,媒介众多,不知有多少没念过几天书过着念书不多的被称作“文盲”的人,已经跟着报纸、电视、街头广告甚至电脑网络,认识了很多他们经常用到的字,学到了很多他们经常用到的常识,掌握了很多甚至我们所谓的扫盲课程里都没有的实际知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年纪更大的接近老年或者老年的文盲,扫他们更有何用?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仅仅就是听说为了便于让温总理面对话筒,面对世界,堂而皇之地宣布中国已经消除了中青年文盲,中国无盲?有钢用在刀刃上吧,与其这样,不如关口前移,狠下决心,建章立制,坚决堵住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辍学的口子,不要让一个学生失学,不要让一个希望之星成为新的年轻的文盲!老者既往矣,着眼下一代。这才应该是我们扫盲的正确方向、正确思路和真正着力点!否则,扫盲扫盲,越扫越忙!可谓糊糊涂涂搞两基,慌慌张张迎国检,扎扎实实走形式,浑浑噩噩累教师,忙忙碌碌办教育。最近网传“两基赋”,甚有趣,愿作为结尾。

“两基”赋
——调寄《木兰诗》

基基复基基,上下忙两基。 
不闻教书声,惟闻君叹息。

问君何所思,问君何所忆。
君亦无所思,君亦无所忆。

年前见通知,国家验两基。
文件十二卷,卷卷有道理。

学校无辍童,乡镇无文痴,
教育为根本,百年一大计。

东墙办专栏,西墙贴标语。
南墙挂字画,北墙刷油漆。

旦辞学校去,暮至乡村里,
不问农夫生死事,只问家人出生年月日。

旦辞妻儿去,暮宿办公室。
不闻儿女唤爸声,但闻电脑键盘声凄凄。

万人赴两基,速度快若飞。
张三搞联络,李四抓管理,
王五整档案,赵六编数据。

最后见校长,校长坐明堂。
雷霆十二转,理直气又壮。
校长问所欲,今生不做教书匠;
愿用自由身,上山去放羊。

校长闻君声,脸拉一尺长。
妻儿闻君声,当即愁断肠;
朋友闻君声,磨刀霍霍操他娘。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