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后继者

陈子昂的后继者

风序杂文2025-07-03 13:26:16
陈子昂的慷慨悲壮的浪漫气质,逐渐衍化成两种形式的存在。一是刘希夷,张若虚对青春的礼赞,对生命永恒的渴望;一是张说,张九龄的王霸之气。刘希夷,善弹琵琶,是个乐器高手。他的乐府诗《代悲白头翁》,从女子写到
陈子昂的慷慨悲壮的浪漫气质,逐渐衍化成两种形式的存在。一是刘希夷,张若虚对青春的礼赞,对生命永恒的渴望;一是张说,张九龄的王霸之气。
刘希夷,善弹琵琶,是个乐器高手。他的乐府诗《代悲白头翁》,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诗的前半部,写洛阳红颜女子感伤落花,感慨于红颜易老;后半部,写白发翁,实为今日之红颜女。感伤情绪浓重,人生不能够自己把握,命运不能够自己把握。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自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首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青春到了张若虚这儿,由惜春伤春而变为对春天,对青春的礼赞。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海连潮,月共潮生。月儿弯弯照九州,何处春江不在其中?九曲回肠之江水,月洒花树疑是地上霜。五光十色渐已褪去,只留银辉之阳光。看月夜,难聚一轮。人生与明月相生相伴,孤月徘徊,更待何人?江月之有情,更衬流水之冷意。思妇游子,两地书,一种相思,两样离愁。月光有似怜人怀,踟躇楼阁不肯去。柔和清辉欲解愁,反讨思妇心恼怒。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愿寄愁心与明月。望苍穹,鸿雁飞,冲不出月光影,俯江面,鱼跳跃,难起阵阵波纹。江水流春,流逝了春天,流逝了游子的青春。沉沉海雾遮落月,无限乡思。不知今夜归故乡,几人遂愿。残月伴离情,挂在江边树梢上。
这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与生活情绪。意象完美,宛若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空灵’是对它的最好的诠释,难怪闻一多评论此诗说:“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如果唐诗打分是十的话,《春江花月夜》当不低于二分。
统治阶级中也出现了风骨取胜的诗人,首推的是玄宗初期的执政者张说和张九龄。他们的功绩有两条,一是打破宫廷文学陋习,包涵了积极求取的人生价值的热情;二是对众多优秀诗人予以选拔,推荐,使唐诗的变革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张说,他获得了唐玄宗的长期信任,同历史上许多文坛领袖人物一样,喜欢奖掖后进。张九龄,王翰等就出自他的门下。他很自信,有政治家的气度和王霸气,他在黄河以北巡视时说:“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坚信自己早晚能刻石记功。他贬谪岳阳,仍以西周政治家召公自况:“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失意中显透着强健。
他喜欢吟咏历史上的政治家,谈曹操的文治武功:“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他被玄宗封为燕国公,与许国公苏颋一道,著述朝廷公文。人称“燕许大手笔”。苏颋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无甚可取之处。张说以后,张九龄执政。
张九龄,广东人。他一直受到张说重用,张说被弹劾罢免,他也被贬;本来是到河北作刺史,他上疏坚持改授江南一州,方便照顾母亲。唐玄宗特别准许,改为洪州,不久又改为桂州都督,仍旧充任岭南道按察史。他失去了张说的依靠,却获得了玄宗的恩遇,他很高兴。
不久,他被任命为宰相。执政期间,提拔了王维,重视了孟浩然等人,对开元盛世作出了贡献。他没有太多的王霸之气,少直抒胸臆,多委婉抒情。两年后,遭到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刺史。他到任上,首先辟用孟浩然为幕僚。从此,他不得不开始考虑仕与隐的问题。他写诗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贤人是为了独善其身,并非为博得外界赞誉,获得高贵。这一点对王维孟浩然的思想深有影响。他颂橘以表示其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橘不以岁寒而变节。
其实早在张九龄被罢相前,他就已经有退隐之意,他不是那种好斗的人,也没有太多的张说的硬气。他曾作《归燕诗》给李林甫,末句歌曰:“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以海燕自诩,以鹰隼喻李林甫。关于张九龄的托物言志诗,刘禹锡曾评论说:“(张九龄别贬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评得恰如其分。
他对山水的热爱,也对王维与孟浩然有理想。如《西江夜行》:“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他在唐朝诗人中是个分水岭,从此以后的一些人,像他一样,由追求功名事业,走向了追求自由的人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