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笑了之
是看了网络文学上的一个现象才想写几句这样的文章来谈谈看法的。无论谁看了,大可一笑了之的。大凡写几句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大家欣赏,评论,评价,这如同农民种地,总是希望有个好收成;也和我们的放风筝
是看了网络文学上的一个现象才想写几句这样的文章来谈谈看法的。无论谁看了,大可一笑了之的。大凡写几句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大家欣赏,评论,评价,这如同农民种地,总是希望有个好收成;也和我们的放风筝,总希望风筝不论飞多高,但总能收回来一样的道理。春种,秋收,没有落个白忙活。
文章嘛,自然是给大家看的。自然,我们应该感谢阅读以及评论我们所写文章的人;同理,我们也应抱着同样的心理去阅读,欣赏和评论别人的文章。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使网络文学园地繁荣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高度,这于我们大家都是善莫大焉的好事。
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多人评论,那自然是一件很令人惬意的事,仿佛是久渴的田地里忽然落了一场春雨般痛快酣畅。每个评论,都是与好友做了一次简短的交谈般。但,既然是评论,自然是称赞的有之,褒扬的有之,批评的有之,贬损的有之,甚至于还有漫骂与讽刺。
文以言情,诗以言志。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红楼梦》。由于阅历,性格,知识,专业,爱好,背景,地域文化,方言,年龄等等原因,一般人写出的文章未免幼稚,而且有时候不免可笑。(比如,我所写的许多东西就都是这样的情况。)但,即便是幼稚的,甚至可笑的,但那都是心灵的流露,是感情的抒发,是动了脑筋,用了感情去写作的。但,自己写出的东西首先要自己满意,在这前提之下,也最好让别人满意,给人以启迪,引起别人的关注与思考,对一些人生现象,人生问题,当下的热点与难点与焦点等问题阐述思想与思路,这对于我们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
评论则评论了,可为什么有的人偏偏喜欢用尖酸刻薄的语言,用居高临下的腔调,用漫骂与讽刺式的文辞去挖苦,嘲笑,甚至侮辱他人呢?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恐吓与谩骂决不是战斗。鲁迅先生教导了我们几十年,而且几十年的历史也证明了这样的手段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可是直至今天,却有人抱着这“宗法”不改,一味地“谩”下去,“骂”下去,有的时候的语言未免恶毒,甚至歇斯底里了,这可真是十分的可笑与荒谬!
比如吧,我的文章有几个文友经常看一看,读一读,也发发议论,而我呢也是经常光顾他们的空间,去感受他们的思想与人品,学识与感情,在虚拟的时空里纵横捭阂,谈古论今,那真是一番享受。阅读完了,便每每给几句评语,发表一下感想,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很快,即见到“某些人”不高兴了,说你们是互相吹捧,说你们是互相串通,说你们是投桃报李,说你们是叽里咕噜,等等。甚至不惜用了很恶毒,和下流的语言来贬损,辱骂,活脱勾勒出一副气急败坏的小人的嘴脸来了。
其实,何必又何苦呢?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文章是人的感情的宣泄与抒发,那自然与个人的性格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把自己的感情与思绪用文字表达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他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纪念,给别人一个启示,初衷都是好的。因此,同样气质的人,或者爱好,性格等相同的人,对于同类的文章便有些惺惺惜惺惺,容易共鸣,容易共振,容易沟通。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嘛。而这个时候,却有人说批驳甚至污蔑是互相的吹捧与相互的借机拔高,吸引别人的眼球、提高点击率等等,这可真是天大的冤哉枉哉了。这实在有些可笑,甚至可怜。可笑他们是怎样产生了这样的“天真烂漫”的思维,可怜他们连最起码的道理都没有搞明白,目标没有弄清楚就到处乱嚷嚷了。
想当年,只因为鲁迅先生写了几句正义的文章而触怒了某些人的敏感的神经,就有人造谣与污蔑说他是得了“鬃党”的钞票,收了苏联的卢布了。对此,鲁迅先生是一笑了之。那么,我们今天对于这样的人与这样的人发评论,也应该是一笑了之的罢。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66787d771y0m.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