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的琴》:用自嘲的后现代方式诠释最缅怀的记忆和理想
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小市民陈桂林离婚后与妻子争夺女儿的抚养权。酷爱钢琴的女儿表示:谁有钢琴就跟谁。陈桂琴开始为琴奔波。他借钱,弟兄们就一个个躲避、敷衍,甚至提前逃难到了乡下。在他和弟兄们偷钢琴失败后,
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小市民陈桂林离婚后与妻子争夺女儿的抚养权。酷爱钢琴的女儿表示:谁有钢琴就跟谁。陈桂琴开始为琴奔波。他借钱,弟兄们就一个个躲避、敷衍,甚至提前逃难到了乡下。在他和弟兄们偷钢琴失败后,他开始了一项宏伟的计划:造钢琴。往日的工厂早已破败,曾经一同的工友、兄弟齐聚在这曾经辉煌的工厂里,摒弃了木质结构,制造一架用钢铁为材料的钢琴。我知道自己无法用最明洁的语言告诉大家这部电影呈现的故事以及基调,看了上述的简概,那么很容易想到的标签是:曾经的理想、小人物的无奈、生活的艰辛、新写实的残酷对照。但是,这些尽管略有涉及,但远远不是重点。它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理想与生活这么简单。事实上,影片并没有强调所谓理想的韧性,也没有给予苦难一个慢镜头的特写,而是以一种戏谑自嘲的冷幽默,直观、冷静地让记忆照进现实。
这其实的一个迷恋着回忆的故事。故事背景大概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记忆的背景则会更早。整部影片里,你找不到一栋现代的高楼,一条宽阔的马路,一辆与时俱进的交通工具,甚至没有一个现代人习以为常的习惯,有的只是衰败的工厂,陈腐的机器,生锈的钢铁,狭窄的理发店、屠宰场,老式的称谓与生活习惯,苏联歌曲,以及流金岁月里令人无法释怀的精神。导演借助汪工的话说:没有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那不是我们工人干的事儿。试想一下,在连工人都将不是褒义词的时代里,这么理直气壮的话显然像是一首颂歌。这让想起或着像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工人当家作主的口号伴随着热火朝天的大生产的情景。
显然,现实对过往的挤压加剧了对过往的怀念。陈桂林说他将钢琴的理想寄托在他女儿身上,他已经到了奢谈理想的年纪。每个人都有怀念的权利,并且是非常美妙的事儿。可是如何让你的情怀被接受,引起共鸣却并不简单。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显得矫情造作。导演张猛无疑是明智,他在现实自谑中缅怀,个人情怀的表达合宜而有度,显然已经跳出了仅仅是回忆的拘囿。
不同于肖央《老男孩》现代生活与记忆的格格不入,也有异于《金婚》的平铺直叙,影片是以后现代的镜头阐释着回忆。影片中出现的在破败的工厂里跳舞的场景,在猪肉车上载歌载舞的摸样,对旁白景物的择取,叙述方式,都是后现代的审美标准和需求。自嘲的黑色幽默,摄像机错位地移动,人物貌似吊儿郎当的荒诞不经,都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对约定俗成的叛逃。在基于泛黄的基调之上展示出冷艳的色调:主人公独奏时漫天的雪花,在黑暗中打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的色调迥异的灯光,姹紫嫣红的舞蹈色彩在泛黄的工厂里旋转飞舞。
陈桂林说:那二姐夫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对不对?你跟他说话要有品位。啥叫有品位的话啊?
不知道。忽悠他!
导演的怀旧心理与现实的碰撞是非常明显的。影片中的两根原工厂的烟囱代表了最后一代工人的金色记忆,它们的倒下也就预示着再也不能这么直观地观览自己的回忆,你要花时间在脑海里来回巡走,在回忆的走廊中横直曲折。导演没有煽情地让烟囱的倒下变成无奈的慢镜头,当我们看到,胖头说被欺负的时候,不论是与之有龃龉的快手,还是有黑社会头目性质的季哥,甚至淑娴,所有人开着车拿着家伙浩浩荡荡从工厂奔赴而出。他们那时候是一群密不可分的群体。这就是对曾经辉煌的延续,也是对现实的愚弄。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456d76o7hfy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