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科举制度

戏说科举制度

痛絶杂文2025-11-24 08:21:22
近来闲暇时间,常端着茶杯上网看原创小说。如今的才子佳人们都时兴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文字游戏。我想多数是象我这样的“坐家”作家吧。浏览了几篇,好坏参差不齐,主题却不外乎那几样。穿越文很时髦,大概是这样的题材
近来闲暇时间,常端着茶杯上网看原创小说。如今的才子佳人们都时兴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文字游戏。我想多数是象我这样的“坐家”作家吧。浏览了几篇,好坏参差不齐,主题却不外乎那几样。穿越文很时髦,大概是这样的题材给了写手最大的创作空间,又有那许多电影电视外加历史小说可作参考。稍严肃些的,会用些真实的史料。
所谓穿越就是灵魂做时空穿梭回到古代,附身在古人身上去经历各种闻所未闻的经历,演绎一出出红尘悲喜剧。这过程中自然会有许多才子举士,深宫权谋之类的描写。读多了,闲暇之时,对古代科举制度胡思乱想一番。
科举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了。一直被认为是封建皇权笼络天下才士的途径。它的作用多少类似于现在的美国梦想,给予民间有智慧,有抱负的人一个正常的合法的施展机会,这也是保证社会在有限的动荡之中向前稳定发展的方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留下这样一个可以上升的社会阶梯自有它的社会功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当然是得益于这种制度的。只有到了末期,当西学被西方的强大舰炮打入中国时,知识分子才在屈辱中开始检讨科举制度的弊端。他们发现那种培养温文尔雅的儒士的教育体制在西方的强舰利炮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文人们才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他们曾以之立身的科举制度的弊端。基于这种原因,才有五四文化运动时代狠批特批科举制度之事,也才有新中国成长的一代对于科举制度的偏于负面的观点。
对比当时的中国与西方殖民地国家的状况,西方正是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觉醒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中国还在闭关保守,夜郎自大的心理状况。从教育体制的内容来看,科举考试重八股文的风气,自然引导士子门更多地注重记忆诗文语录,培养人文思辩能力。一旦金榜题名,则卷入宫廷权谋算计之中。并没有多少官吏真正关注事实,民事。科学技术则更是不入流的职业。科举制度在当时中国社会的角色,正是马克思说的那句话,生产关系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脱离了那时的社会现实,科举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它在维持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中起到重大作用。再回到戏说上面,传统中国的流行文学中,科举往往是男女主人公争取个人幸福,伸张正义的唯一途径。它在当时的影响与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标签
相关文章